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王明志 军事专家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王明志

  空军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有效摧毁地面或水面目标而体现出来的,因此,各空军强国历来非常注重发展空面突击武器。总的看,空面武器的发展主要受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个因素是防空抗击能力。防空武器的杀伤区在不断扩大,摧毁进入杀伤区内目标的概率也在不断扩大,执行突击任务的作战飞机力争在防空区外进行突击,空面武器的射程必须进一步扩大。

  第二个因素是所要打击目标的状态属性。空面武器打击的目标多种多样,战争潜力目标和大部分战略目标通常都是固定目标,但先进的防空系统、战役战术弹道导弹、自行火炮都具有打了就跑的机动能力,大中型水面舰船同样具有很强的机动能力,空面武器只能打击固定目标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对机动目标进行打击的能力,并能在发射后重新规划、临时更换打击目标。

图1 进行靶试的联合打击导弹

图1 进行靶试的联合打击导弹

  第三个因素是综合对抗能力。防御一方通常都会针对空面突击武器配装雷达、红外或电视寻的器的特点,对重要目标采取多种电子防御措施,诱偏精确制导空面武器,同时采取火力打击的手段对空面武器进行末端抗击。空面武器必须具有很强的对抗有源干扰、无源干扰和光电对抗的能力,并有效降低自身的雷达信号特征,具备综合隐身的能力。

  第四个因素是控制附带损伤。目前许多高价值战略、战役目标位于城市区域,与这些目标毗邻的区域内可能存在许多限制打击的敏感目标;大量的战术目标位于与己方部队有直接接触的前沿地域。对这些目标进行打击时,必须防止对敏感目标和己方部队造成附带损伤,空面突击武器应当有能力对毁伤效果进行有效控制,并可以在紧急情况下终止对目标的打击。

图2 挂载在F/A-18战斗机上的联合打击导弹

图2 挂载在F/A-18战斗机上的联合打击导弹

  新一代空面突击武器在发展中综合考虑了上述五个因素,综合作战能力较以往相比有明显增强。美国在7月中旬完成靶场试验、即将装备部队的联合打击导弹(JSM),基本上代表了新一代空面突击武器的发展方向,具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首先,可由隐身战斗机内埋挂载,增强隐身飞机对地(海)面目标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隐身飞机需采用弹舱内埋式挂载机载武器的方式,以保持飞机的隐身构形,弹体尺寸成为限制空面突击武器能否内埋挂载、以及是否适装于多型号隐身飞机的主要因素。联合打击导弹的电子设备及动力系统性能已有较大提高,配装小型高爆战斗部有利于控制附带损伤,在弹体小型化的同时保持了550~600千米的射程。由于载机为隐身飞机,弹体也具备隐身构形,550~600千米的射程可以保证载机在组网多层次防空火力圈外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图3 F-35战斗机投射联合打击导弹

图3 F-35战斗机投射联合打击导弹

  其次,采用红外成像寻的器,增强空面突击武器的目标自动识别与抗干扰、防诱偏能力。空面突击武器采用雷达寻的器时,虽然具有较强的反目标伪装和全天候攻击能力,但易受电子干扰,也易被雷达反射假目标诱偏。采用电视制导时,人必须在回路中,易受电子干扰、光照光晕和目标图像过饱和的影响。采用卫星制导时,虽然打击的精度很高,但只能是已知坐标攻击,仅限于打击固定目标。联合打击导弹采用的是红外成像寻的器,可在弹上目标数据库中预储打击目标的影像,智能化实时匹配目标,可实现自动识别真假目标,在最近的靶场试验中,打击目标是地空导弹雷达。指控车,在目标附近设置了一个与指控车车体相近的集装箱,但集装箱上并没有雷达天线,导弹寻的器识别了两者的差异,避开集装箱,准确攻击了指控车。同时,一般的红外干扰手段采用质心干扰原理,对红外成像基本上起不到干扰和诱偏的作用。

  第三,配装载机与导弹之间的双向通信数据链,具备协同攻击和打击任务重规划的能力。联合打击导弹装备了载机与导弹之间的机弹数据链,在导弹发射后的各个阶段,载机可对导弹进行“人在回路”的控制。一是可控制导弹对运动目标进行打击。二是对导弹控制的方式更加灵活,可以由发射导弹的载机本身对导弹进行控制(称“本射本导”);也可以本机发射导弹后即行逃离,由另一架飞机进行隐蔽制导(称“本射他导”)。这使得空面打击的战术更加多样,更有利于隐身飞机与隐身飞机、隐身飞机与非隐身飞机之间的组网协同作战。三是当环境及任务发生变化时,可在导弹飞行过程中通过数据链向导弹传输更新的任务数据,重新规划导弹的打击任务,或中止导弹的打击任务。四是导弹可向载机传输命中的实时信息,有利于进行实时打击效果评估。

  因此,以联合打击导弹为代表的新一代空面突击武器,将会给空面突击战术的发展变化提供新的动力。

从联合打击看空面导弹发展面临哪些要求?

图文简介

空军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有效摧毁地面或水面目标而体现出来的,因此,各空军强国历来非常注重发展空面突击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