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非常多,其外形和生活习性也各不相同。昆虫的成体都拥有三对足,不同种类的昆虫,足的形态也有差异,这是和它们的生活环境以及习性相适应的结果。

昆虫有3对胸足,分别叫前足、中足和后足,足主要由5节组成,有能活动的关节和发达的肌肉相互连接。昆虫的3对足主要用来行走,活动起来非常灵活,但由于各种昆虫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它们的足的形状和构造又发生了不少变化,适合爬、跳、抱、捕、挖等多种运动方式。昆虫足可大致分为:步行足、跳跃足、捕捉足、开掘足、抱握足、携粉足和游泳足等类型。

蟋蟀和蝗虫的前两对足是步行足,而最后一对足则是跳跃足。跳跃足又长又大、强而有力,能够用来跳跃、迅速移动。跳蚤的跳跃足弹跳力非常强,虽然它的身长极其小,却能跳跃到30多厘米远的地方,跳跃高度超过它体长的100倍,因此也被誉为“昆虫中的跳跃冠军”。

有些食肉类昆虫,比如螳螂、猎蝽,它们的前足类似可折叠的镰刀,可以用来捕捉猎物,这种足叫做捕捉足。拥有捕捉足的昆虫,不仅可以像螳螂一样依靠足的折叠结构来捕猎,有些昆虫还会在前足上裹满黏稠的树胶,用来粘住猎物。

蝼蛄生活在地下,在土中挖掘地洞前进,它们用前足来挖土。蝼蛄的前足又短又宽,形状像铲子,末端还有粗齿,能够切断细小的植物根茎,也能插入土中,将面前的土壤向两边推开,这种足叫做开掘足。

蜜蜂采蜜时,需要依靠后足将花粉携带回巢中酿成蜂蜜。蜜蜂后足有两节又扁又宽,并且长有弯曲的长毛,可以像筐一样将花粉固定在足上,胫节基部还有一列硬毛,具有刷子一样的功能,能收集沾在身上的花粉,这种足叫做携粉足。蜜蜂的前足上还有一个小缺口,可以用来清除触角上的杂物,叫做净角器。

还有一种生活在水中的甲虫叫龙虱,它的后足又长又宽,有整齐的密毛,酷似船桨,能帮助它迅速游泳,这种足叫做游泳足。

昆虫不同的足,主要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而发展演变形成的,是大自然生物进化的一种体现。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昆虫不同类型的足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图文简介

不同种类的昆虫,足的形态也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