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人选择中药来养生保健,“中药没有副作用”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那么,纯天然中药究竟有没有副作用?有一些中药也会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但由于中药的作用较慢,以及一些配伍的药物对药效进行了改良,相对于西药而言,中药产生的副作用并不明显。
但是,如果使用频率高,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也还是有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药物来了解中药的一些特性。
首先,不良反应出现最多的是川乌。中医认为川乌能祛风除湿、温经止痛,是用来治疗风湿痹症的常用中药,它的主要成分是乌头碱。研究表明,如果乌头碱摄入过量,可引起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乌头碱可与神经突触结合,兴奋心脏迷走神经和抑制周围神经,导致心律失常、起搏较缓、中枢麻痹和血压下降等,临床表现为全身发麻、触觉减弱、头昏眼花、呼吸急促甚至昏迷等。虽然目前对乌头的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明确,但其毒副作用与药物使用量大有一定的关系。
木通也是不良反应中出现概率较高的中药之一。中医认为木通有利尿通淋、清心除烦等功效。马兜铃酸是木通产生毒副作用的主要成分,其毒副作用主要表现在肾毒性上。目前研究人员认为,马兜铃酸可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刺激其产生代谢产物并长期滞留于细胞内,使急性中毒转变为慢性中毒。目前已出现因短期大剂量服用木通而导致肾功能衰竭致死的案例。
另一类出现不良反应较多的是雷公藤。雷公藤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功效。且现代研究发现,雷公藤中含有多种高效的抗癌成分,包括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等,能够使人体产生毒副作用。目前其毒副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其对肝脏、肾脏、肠胃、血液、免疫系统、生殖系统均有一定的损害,尤其会影响生育,因而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
除了以上几种,具有毒副作用的中药还有很多。事实上,几乎所有药物都会有引起机体损伤的潜在可能性,并且中医学也从未否认或忽略过这些潜在危险。这也是中医通过配伍、调节用量和炮制来确定药方的原因,并以此减轻中药的毒副作用。
历史长河中,传统中草药的确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青睐。但凡是药物,用之得当,才可以产生治疗作用;用之不当,则会产生毒副作用。因此,只有正确认识中药、使用中药,才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山东大学药学院 张涵
山东大学药学院、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吴一波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