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22日电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令安,自1980年起从事激光、非线性光学和量子光学实验及理论研究,如今年已七旬的她依旧活跃在科研先锋队伍中,致力于“鬼”成像技术等相关研究。2004年,吴令安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2013年她又获第四届“谢希德物理奖”,问及这位女科学家的光彩人生,她却笑笑,“我没有多大的野心,只要努力去做,在任何领域谁都会有好结果。”

脚踩一双帆布鞋,身着朴素的吴令安坐在采访席上,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在采访灯的照射下,这位耄耋老人竟比红日更惹眼,这是老一辈女科学家的风采。

科研:与物理相伴一生

1986年是吴令安到美国读博的第五个年头,与导师Jeff Kimble合作的挤压态实验作为她的首要任务。她每天都泡在实验室中废寝忘食。“我记得很清楚,那是一个周六”,谈及当时的场景,吴令安眼睛闪亮,语气激昂,“因为周一开会,我和Kimble都希望能见到有好的研究结果,所以决定在周六的上午做最后一次尝试。那个周日凌晨三点,频谱仪上突然缓慢出现了一条波浪式的曲线。”她知道,这就是那个信号,一个她和导师苦苦等待的信号,终于来了!

当日凌晨五点,忙碌了整夜,大家回家睡觉,下午又回到实验室补充数据。这次创下世界纪录的实验,开辟了量子光学研究的新途径。成功的喜悦,探索未知带来好奇心的巨大满足,直接作用于她的量子光学研究和她与物理相伴的一生。

获得博士学位后,吴令安选择回国。她面临着来自科研、生活的多重压力。“当时没有超净室,环境比较脏,环境的限制使实验的难度太大了。”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吴令安克服困难不后退,而是探索新的研究领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995年,吴令安在没有任何基金支持下,在国内首次演示自由空间中量子密钥的分发。

探本溯源,动心忍性,有始有终,外加骨子里怎么也不肯服输的劲儿,强烈的上进心,这一切的品性,有序且持久地打磨着这位女科学家的人生,深刻地影响着她的科研之旅。

兴趣:“什么叫业余生活”

2009年,吴令安正式退休,可一颗始终对世界抱有好奇的心,怎肯停止这一生的探险之旅。从未教过书的她,70岁开始上讲台授课、带领学生探索最新科研方向、积极参加科普工作……不肯闲下来的她把自己的时间排的满满的。“什么是业余生活?”吴令安想了想,“我一周可以工作80个小时,”话语落定,她莞尔一笑。是物理给了她乐趣与探索世界的能量,再谈业余生活,只有庞大的实验室和复杂的物理研究才会给出正确的解答。“我记得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Townes说过,我很幸运,我一辈子从事我喜欢的工作,还拿了工资。”

在谈到当下的科研环境与青年科学家的境遇时,吴令安忧心忡忡,“现在的诱惑太多了,他们要面临的选择也太多了,兴趣不再是首要选择,这会是科研的重要阻碍。”要喜欢,还要爱如珍宝的喜欢,不掺杂任何杂念,这是来自她内心深处的使命,是赤诚的热爱,是兴趣使然。“物理是一门多么美丽的学科,如果你看不到,要尽早找别的方向。”这是来自一位七旬老人的热诚之言,是兴趣承载了她的梦想,托起了她的人生。

物理是串起吴令安一生的线索,在艰苦与辉煌交织的岁月中,靠着兴趣与努力成就了一份量子光学研究事业,怀揣着所做科研能对社会与人类有用的梦想与追求,“只要我不得老年痴呆症,我就继续搞科研!”这就是吴令安的科研人生。

心得:You can never be too careful

物理给吴令安带来了什么?事业?家庭?恐怕这些远还不够,“我的思维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追究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一组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在吴令安的行事风格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为什么东西坏了,人们总是想着换掉买新的而不是自己去修呢?”这位获得无数奖项的科学家在面对生活时给出了她朴素的回答。

“You can never be too careful”与“永远不能想当然”,这两个人生信条作为她指导学生做实验的原则。“永远都要敢于怀疑,永远都要提出问题,坚持自己的信念。”而这个理念也是她在师从Kimble的求学历程中获得的。

“和学生辩论时Kimble喜欢和我们打赌,谁输了就要请喝啤酒。我和他一共打了三次赌,输了2次,赢了1次,能赢一次我已经很满足了,这不只是输赢,而是这门学科带给我的处世态度,脸皮要厚,不害怕犯错,勇敢提出问题,事事追根溯源,”这是物理带给吴令安的人生哲学,是坚守的馈赠。

迷恋一门科学,更多的是迷恋探索过程中的自我推翻、自我验证与自我实现,因为那是日常生活中为数不多的伟大时刻,它壮阔且不同凡响,让吴令安更有力量,接受和面对更多忙碌而不算轻松的日子。

就像凛冽严冬中毅然绽放的寒梅,吴令安的胸腔中燃烧着一门科学的圣火,物理对她来讲,不仅仅是简单的表义,而是一种生活要义,推动着她向前跑,在追“光”的路上,不曾停。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吴令安:物理相伴,一生追“光”

图文简介

在采访灯的照射下,这位耄耋老人竟比红日更惹眼,这是老一辈女科学家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