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睡莲,不同地方的人脑海中浮现的肯定是不同的形象。北方人一下子想起来的肯定是白色或者粉色花的耐寒睡莲,而南方人首先想到的也许是玫红色或者白色的齿叶睡莲(印度红睡莲和埃及白睡莲),或者是蓝紫色或红紫色的延药睡莲,也有可能是天蓝色的埃及蓝睡莲(脑海中浮现出莲花的不要闹)。
然而,今天常见的这些睡莲大多是选育或杂交品种,大多是19世纪后才逐渐出现的。在这之前,中国最常见的睡莲,其实是今天物种日历的主角,就叫作“睡莲”的睡莲Nymphaea tetragona。 或许你从未见过睡莲 第一次知道真正叫睡莲的这个睡莲长什么样的时候,我是不敢相信的。毕竟它出镜率太低,我在知道了睡莲和其它睡莲属植物的区别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从来没见过睡莲这个物种。在任何搜索引擎里搜“睡莲”二字,你可能往下拉五分钟都找不到一张照片真的叫“睡莲”的睡莲。然而它其实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记录的唯一一种野生睡莲。 最常见栽培的白睡莲N. alba和它的品种在中国没有野外分布;和白睡莲近似的雪白睡莲N. candida在新疆有分布,博斯腾湖的野生睡莲花海就是雪白睡莲组成的。南方有野生的柔毛齿叶睡莲N. lotus var. pubescens和延药睡莲N. nouchali,不过只有在海南、云南和广东等等中国最南部偶尔能见到。 睡莲长得也和睡莲属其它所有原种和园艺品种都截然不同。真正的睡莲花非常小,具体尺寸不一定,大概是一个塑料瓶的瓶盖或者瓶底那么大。它的花有非常明显的四个萼片,萼片一般比花瓣要长,萼片背侧是绿色的,有时最外一轮花瓣也会带有一些绿色。花瓣一般两轮(一轮4枚),有时会多几枚甚至多一两轮花瓣,不同地区的居群花瓣数目不一样,地区内比较统一。 也曾遍布江河湖海 睡莲属各个物种和品种有时候又称为子午莲,而子午莲这个俗称很可能就是从睡莲这个物种来的。大部分耐寒睡莲、延药睡莲和蓝睡莲是清晨开花、傍晚合上的;齿叶睡莲和很多非洲原产的睡莲是入夜开花、清晨合上的,因此有时候也被统称为“夜开睡莲”;只有睡莲是中午甚至午后才开花,到傍晚合上的,而子午莲这个俗名也许说明了睡莲这个物种可能比今天更常见。 睡莲的历史分布极为广泛,它随着中国东部和南部发达的水系到处漂泊。根据标本记录,睡莲曾经广布整个中国大部分省份,但是现在睡莲已经逐渐式微,首先是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不见,随后也在我们的脑海中消失了。再说起睡莲,很少有人的第一反应会是这个开着小白花的野生植物。现在野生睡莲比较确切的记录主要在东北的沼泽和湖泊、福建的山地、云南西部、西藏东南部喜马拉雅山脉的沟谷等等相对人迹罕至的地方。 一种最小的睡莲 在园艺栽培中,为了和其它睡莲原种和品种在称呼上区别开来,有时候将睡莲称作子午莲,特指这个物种。睡莲是最小的“睡莲”之一,不过它“最小睡莲”的地位后来被新发现的卢旺达睡莲N. thermarum推翻了。 作为一个原产东亚的睡莲属物种,花又特别小,子午莲较少受到育种家的关注。不过小也有小的优点,子午莲体积小、需要的空间也不大,种在小盆甚至小鱼缸里也能开花(大多数睡莲种在小盆里开花性不好甚至完全不开花)。因此它可以说是个优秀的亲本,它的后代一直到今天都是最流行的微型睡莲品种。 今天中国最热销的微型睡莲品种‘小海尔芙拉’N. ‘Pygmaea Helvola’,一般简称‘海尔芙拉’或者“小海”,就是由传奇睡莲育种家Bory Latour-Marliac以子午莲作为母本,墨西哥黄睡莲(N. mexicana)作为父本杂交,于1879年育成,并且在法国举办的1889年世博会首次向世界展示。 海尔芙拉的花色继承了墨西哥黄睡莲的黄色,但是比原种略微淡一些,是非常柔和的鹅黄色。它的开花性极好,夏天几乎可以保持每天都有花看,而且它在小盆里也非常多花,甚至可以摆在桌前观赏。 除了黄与白,睡莲还有几个粉色和紫色的品种。与‘海尔芙拉’几乎是同期推出的品种还有紫红色花的N. 'Pygmaea Rubra',这个物种很可能是睡莲和其它紫色睡莲品种杂交的后代。而今天中国最常见的紫色微型耐寒睡莲品种‘紫珍妮’N. 'Joanne Pring',也是子午莲杂交而来。 “小白”的身世很复杂 另一类受欢迎的微型睡莲也是子午莲的后代。早期和‘海尔芙拉’同期推出的品种还有N.‘Pygmaea Alba’,这个品种其实就是子午莲的野生种。这个品种在欧洲转了一大圈后又回到了中国,现在被称为“小白”的子午莲,虽然是拉丁文直译,但是也算恰如其分。 在搜索“小白”子午莲的资料的时候,我偶然看到有的店家卖的“小白”子午莲有红色的柱头。但是我见到的中国野生环境下的睡莲的照片,花朵的柱头都是黄色的。 这是因为N. tetragona这个物种的模式标本是在俄罗斯西伯利亚采集的,欧洲北部到西伯利亚到东北亚再到北美北部分布的N. tetragona柱头都是红色的,并且只局限分布在北纬50°以北的地区;而中国北部一直向南到喜马拉雅和华南分布的睡莲柱头都是黄色的,它们在地理分布上似乎只有很小的重叠。 中国野生的子午莲最早被William Kerr从广东带到欧洲,并由英国植物学家William Townsend Aiton发表了一个新种N. pygmaea。随后这个新物种被认为和在这之前已经发表的物种N. tetragona是同物异名,所以按照早出名优先原则,N. pygmaea这个名字作为异名被归并,但是“pygmaea”这个种加词还是变成了品种名留下了印记。但由于中国野生的黄柱头子午莲和北纬50°以北的红柱头睡莲差别明显,N. pygmaea这个名字也许应该被重新使用,它才是原产中国的真正的“睡莲”。 本文是物种日历第5年第344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余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