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重型线导鱼雷相比,反潜导弹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同时兼顾速度与射程。我们知道,由于水下环境的特殊性,鱼雷在水下的航速非常有限,其数十节左右的最大航速只是相比军舰和潜艇这种目标有一定的优势,跟空中飞行的导弹相比就是龟速一样的存在。因为海水的阻力远比空气大的多,现代鱼雷往往是“要快不能远,要远不能快”,鱼雷在不同航速时的有效射程是不同的,其航速和射程始终是个矛盾。比如名气很大的MU90轻型反潜鱼雷在29节航速时可以达到50千米的有效射程,但采取50节的速度进行高速冲刺时,射程损失将超过一半。其实空中飞行的导弹也存在这个问题,即飞行速度与最大射程之间的矛盾,但空气阻力影响相对较小,所以这个矛盾远没有水下航行的鱼雷那么严重。也正因如此,有些鱼雷型号采取了“双速制”,即在鱼雷航行的巡航阶段(前段和中段)采取较低的航速以节省燃料,增加有效航程;在末段的攻击阶段则采取高航速,以提高对高机动目标的攻击成功概率。但在最后的攻击阶段,鱼雷的航速也不能无限制提高,因为航速越高鱼雷的航行自噪声就越大,从而产生自我干扰,影响鱼雷声自导系统的探测性能。而反潜导弹由于中段在空中飞行,飞行阻力相对要小的多,速度可以超过音速,因此反潜导弹一般不存在速度与射程之间的矛盾。而且只要需要,反潜导弹可以较容易地增加射程,制约射程的主要因素还在于发射平台的声呐探测距离和测量精度。
MU90鱼雷发射,蓝色减速伞可降低鱼雷入水时受到的冲击
正在发射的法、意合作研制的“米拉斯”反潜导弹
重型线导鱼雷的有效射程通常只有数十千米,虽然最远的射程已经超过了100千米,但这个射程已经基本丧失了实战价值。因为鱼雷在水下的航速过低,攻击过程耗时太长,鱼雷就算游完了全程也基本不可能击中目标了,除非目标是固定不动的。此外,重型线导鱼雷导线的长度、强度以及信号衰减等问题也会限制射程的提升。而反潜导弹可以直接从空中接收无线电指令信号,因此从制导的角度上讲,反潜导弹的限制比线导鱼雷要小的多。
反潜导弹也有缺点,那就是攻击隐蔽性比线导鱼雷要差,因此反潜导弹用于潜射时存在一定的限制,而更多的是配备于水面舰艇上,因为潜艇对隐蔽性的要求比水面舰艇要高的多。而且潜艇要精确探测和测量目标的运动参数也存在很大的困难(潜艇主动声呐系统的探测精度虽高,却不能轻易使用),如果不能对目标精确测量与定位,那么很难保障反潜导弹的攻击精度和成功率。再加上潜艇从水下控制空中飞行的反潜导弹也有很大困难,限制了反潜导弹的制导与攻击精度,因此冷战时期美苏核潜艇装备的一些潜射反潜导弹都采取了核战斗部(核深水炸弹),以弥补制导和打击精度的不足。
疑似我国鱼-8反潜导弹发射瞬间
还有,反潜导弹受限于弹体尺寸和重量,一般只能选择轻型鱼雷作为战斗部(如324毫米轻型反潜鱼雷),这使得它对潜艇的杀伤威力不如重型线导鱼雷,对付大型双壳体潜艇时可能会因为威力不足而难以有效杀伤。而且轻型鱼雷的声自导头口径有限,作用距离较近,当反潜导弹飞抵目标区并投放鱼雷后,对方潜艇很可能已经机动出了目标区域,入水后的鱼雷会有很大的概率搜索不到目标。这是限制反潜导弹射程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反潜导弹的射程越大,投放鱼雷入水时的误差也就越大(这不仅取决于反潜导弹自身的制导误差和弹道误差,还取决于目标潜艇的水下机动能力),鱼雷丢失目标的概率也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反潜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就必须通过数据链由外部反潜探测平台(如反潜直升机或周围的反潜舰)进行中段指令修正制导,以保证鱼雷入水时靠近目标潜艇所在的区域。可见,反潜导弹的制导精度严重依赖于外部反潜探测平台对潜艇的精确测量与定位,这使得它在某些情况下的反潜效能比不上搜潜/攻潜功能合一的反潜平台(如反潜直升机和固定翼反潜机)。不过,反潜导弹与舰载反潜直升机、反潜鱼雷一同构成了水面舰艇的远、中、近多层反潜体系,是现代反潜舰的重要反潜手段之一。
为保证攻击精度,反潜导弹往往需要反潜直升机等其它探测平台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