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介绍了为了增加鱼雷的射程,而发展了线导鱼雷,就是通过连接鱼雷和潜艇之间的导线来传输制导信息,从而提高鱼雷的射程。线导鱼雷的导线就相当于舰空导弹上配备的双向数据链,但鱼雷之所以采用了导线,原因在于水下航行的鱼雷是难以采用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而声波虽然非常适于水下传播,但传播速度又太慢了,即使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可以达到1 450米/秒左右,大约相当于空气中传播速度的4倍,但这个速度用于远距离外的指令传输时仍然会存在很大的时间延迟。事实上,不管鱼雷还是潜艇,对于各种水下装备来说,水中通信技术始终是难以逾越的一大技术难题。在无线电波和声波都指望不上的情况下,就有必要在发射平台与航行的鱼雷之间搭建一条专用的“信息传输通道”——线导鱼雷的导线。

我国常规潜艇通过鱼雷管装填重型线导鱼

线导鱼雷最早使用的导线大都是铜线,缺点是重量大、体积大、抗拉力小、传输频带窄、信号衰减量大,而且线导鱼雷传输信号的衰减量和导线的长度成正比,导线越长信号衰减量也就越大,这就限制了线导鱼雷射程的进一步提升。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线导鱼雷开始采用光纤作为导线。光纤导线的直径小、重量轻、信息传输量大、传输距离远,保密性和抗干扰能力也很强,是线导鱼雷的一大发展方向。一般来说,重型鱼雷由于射程较远(一般都在数十千米左右),因此大都采用了线导+主动/被动声自导的复合制导方式。而轻型鱼雷由于射程较近,通常都无需再采用线导方式,只利用鱼雷自身的主动/被动声自导系统即可实现对目标的打击。不过,目前国外也有部分轻型鱼雷引入了线导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线导对于鱼雷射程的提升并不是没有限制的,因为不管导线采用什么材料制造,几十千米长的导线累计起来,重量和体积也不是个小数目。好在线导鱼雷的导线是容纳在潜艇内部的,而不是在鱼雷雷体内。但由于鱼雷的水下航行速度相对较慢,攻击耗费时间极长,过远的射程不但在实战中的价值非常有限,而且还会导致水声探测/制导系统的复杂化,因此线导鱼雷最大射程的设定也应量力而行。现在的重型鱼雷最大射程一般都控制在数十千米左右。

线导鱼雷使用的导线(封装状态)

虽然线导鱼雷因为导线提高了射程,但也因导线它的缺点也很明显。首先,线导鱼雷在攻击目标的过程中,导线始终要与发射平台相连,而鱼雷在水下的航速非常有限,攻击过程耗时很长,这段时间发射平台难以进行大幅度机动,等同于“自缚手脚”。发射平台如果提前切断导线,则鱼雷就提前进入声自导阶段,这可能会导致攻击失败。线导鱼雷的线缆如果缠在一起,或者被海底植物或岩石挂断,也会导致攻击失败。此外,在切断连接发射平台与鱼雷的导线之前,鱼雷发射管都是被占用的,而且发射平台配备的鱼雷发射管的数量都很有限,这导致单个发射平台很难发动“饱和攻击”。最后,线导鱼雷要求发射平台长时间控制鱼雷,如果在此期间遭到其它目标的攻击,要么发射平台会因为机动受限而难以进行规避,要么被迫提前切断导线而导致制导失败。因此,线导鱼雷更适合打击单独舰艇目标,或反潜实力不强的小型水面舰艇编队。当对方的水面舰艇编队具有强大的反潜能力时,潜艇在使用线导鱼雷攻击时就需要三思了。

潜艇上的鱼雷发射管

为了射得远,线导鱼雷要一直拖着导线跑,缺点也因此而来

图文简介

前文介绍了为了增加鱼雷的射程,而发展了线导鱼雷,就是通过连接鱼雷和潜艇之间的导线来传输制导信息,从而提高鱼雷的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