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2112 篇文章


故事前景:

一天晚上,两岁的小君君突然发烧了。

妈妈:妈,小君君身上很烫,家里有退烧药吗?

姥姥:我前两天在药店买了泰诺林,赶紧给他服下,然后上医院。

妈妈:这个是药片,他能吞下吗?

姥姥:那就掰半粒,溶水里给他喝。


640.webp (1).jpg


这样给儿童使用药品合适吗?

 

首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生长发育是其突出特点,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各脏器和身体机能不断成熟和完善。因此不能把儿童看作“成人的缩影”,在治疗疾病用药时不能仅仅将成人剂量进行简单的“缩减”并且使用药品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然而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种药品,为了方便患者或临床使用而制备的药品剂型也是各式各样,常用剂型就有40余种,单单口服制剂就十余种,如常用的散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等等。  

 

根据儿童用药特点,不同年龄段儿童适用的药物剂型不同。例如:

新生儿首选栓剂;


婴幼儿首选滴剂和糖浆剂;


2 -5 岁学龄前儿童可使用溶液剂、糖浆剂、混悬剂、泡腾剂等,


6 -11 岁的学龄儿童,可选择口腔崩解剂、咀嚼片剂和包衣片;


对青少年而言,片剂、胶囊剂、散剂、口腔崩解剂、咀嚼片剂和薄膜包衣更适合。

 

儿童使用胶囊剂、丸剂或片剂可能会造成吞咽困难甚至引起损伤,这种损伤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甚至是致命的,尤其是婴幼儿不易吞服片剂,家长一般将其研成细粉,加水灌服,这样往往会损伤儿童的口腔粘膜或牙齿,甚至容易将药液灌入气管,引起咳嗽、感染等。

 

现在,我们先来介绍一些儿童常用口服药品的剂型及其使用方法:

(1)口服液

是由药物、糖浆或蜂蜜和适量防腐剂配成的水溶液,也是目前最常用的小儿制剂之一。特点是分装单位较小,稳定性较好,易于贮存和使用。


(2)糖浆剂

糖浆剂中的糖和芳香剂能掩盖某些药物的苦、咸等不适味道,又宜分剂量,一般孩子乐于服用。但糖浆剂打开后不易久存,以免变质。常见于各种止咳糖浆。


(3)滴剂

此类药物一般服量较小,适合于周岁以内的婴幼儿,须按说明书严格遵守用药量。可直接滴于婴幼儿口中或混合于食物或饮料中服用。如: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盐酸西替利嗪滴剂等。


(4)混悬液型药剂

一般系指不溶性药物颗粒分散在液体分散媒内所形成的不均匀分散系的液体药剂。静置一段时间后颗粒或液滴与分散媒之间有相界面。所以,别忘了用前“摇一摇”。如:常用于解热镇痛的布洛芬混悬液。


以上几种液体瓶装制剂通常都配有滴管或量杯,按照刻度量取使用量服用即可,用后务必清洗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5)颗粒剂

与糖浆剂相似,但它是经干燥后的颗粒剂型,味甜、粒小、易溶化,而且方便保存,不容易变质。临用前加水或其他适宜液体摇匀,即可分散成混悬液供口服。如:板蓝根颗粒。


(6)散剂

口服散剂可用水送服,也可溶解在或分散于水等介质中后再服用。应用温水送服,服药后不宜过多饮水以免影响药效。如: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蒙脱石散等。


(7)咀嚼片剂

片剂中因加入了糖和果味香料而香甜可口,便于嚼服,适用于周岁以上的小儿服用。推荐这类药物时要告诉家长要妥善保管,以免孩子当成“糖豆”大量食用,引起药物中毒。如:孟鲁斯特纳咀嚼片。


(8)片剂、丸剂和胶囊

片剂(分散片、缓释片、控释片、肠溶片)、丸剂和胶囊适合能够自主吞咽的青少年,除非说明书中指明的裂痕片以及分散片可分开使用,其他片剂均不适宜“掰”开使用,尤其是糖衣片、包衣片和缓、控释片。


(9)泡腾片

泡腾片利用有机酸和碱式碳酸(氢)盐反应做泡腾崩解剂,置入水中,即刻发生泡腾反应,药物迅速溶于水中并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切勿直接吞服或使用过热的水溶解。如:维C泡腾片。

 

总结

儿童尽量使用儿童药品,在对症的前提下,选择正确的给药剂量对保证儿童用药安全至关重要。按照不同年龄段的特点使用适合的剂型,亦能提高药品使用依从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病效果。

 

回顾我们之前的故事,发现家长在用药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姥姥在药店购买的对乙酰氨基酚片(泰诺林)非儿童药品。成人药品的剂量以及多种辅料并不适合儿童服用。


(2)未按照年龄、体重计算药品用量的情况下随意估算——“掰”半粒,很可能造成药物过量。


(3)将药品随意掰开溶于水中,很有可能破坏药品稳定的结构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危害身体。


作者: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药剂科

刘晓羽




儿童不是“缩小版”,用药不能随意“掰”

图文简介

首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生长发育是其突出特点,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各脏器和身体机能不断成熟和完善。因此不能把儿童看作“成人的缩影”,在治疗疾病用药时不能仅仅将成人剂量进行简单的“缩减”并且使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