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最近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应该是“鼠疫”了。

原因是2019年11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2人经专家会诊,被诊断为肺鼠疫确诊病例。目前,患者已在北京市朝阳区相关医疗机构得到妥善救治。

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看到了这条新闻,但是别担心:“情况都在控制之中,不必恐慌。”


所以即使是关心自己的家人朋友,也不要散播谣言和恐慌信息,全面了解和正确防治才是面对鼠疫的正确姿势。


为什么大家如此关心鼠疫


先来了解一下,鼠疫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传染病。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在啮齿动物之间流行,偶尔能引起人间流行。在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鼠疫位居甲类传染病之首,被称为“1号”病。


鼠疫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特别是败血性鼠疫和肺鼠疫,如果不加治疗,病死率为30%-100%,且可通过空气传染,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


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6天,但个别病例可达8-9天。



人类历史上有过三次大规模鼠疫爆发,造成的死亡总人数接近1.7亿人,每一次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来形容都不为过。




鼠疫离我们很远,也很近


鼠疫的根本源头在鼠类,鼠类在动物分类学上称啮齿目,能感染和传播鼠疫的啮齿目动物,全世界有186种,我国有40多种。


野鼠是鼠疫杆菌的基础储存库和起始传染源。鼠类对鼠疫菌的感受性和耐忍性不同,可分为主要储存宿主和次要储存宿主。主要储存宿主能耐受而长期保存鼠疫菌,形成自然疫源地,其中最主要的是旱獭属(Marmota)和黄鼠属(Spermophilus)。


旱獭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呐喊土拨鼠“”


(自从有了表情包,旱獭变得可爱了?)


翻看最近关于鼠疫的新闻,是今年4月,蒙古国有两个死亡病例。二人是夫妻。丈夫捕猎了一只土拨鼠,并与妻子共同进食未煮熟的土拨鼠内脏后感染。


2004年发生在中国青海的鼠疫疫情,就是当地农牧民私自捕猎和剥食旱獭(土拨鼠)所致。

(截图自卫健委官网)

之前也有报道曾称“野生土拨鼠或携带病毒”

(截图自江苏新闻微信公众平台)


看完都会知道野生土拨鼠真的是可怕的存在,一定要远离!远离!远离!


但网络上我们还是能看到很多和野生土拨鼠亲近的视频和照片,真的很想提醒这些人,这些都是危险行为,不要做!


(危险动作 切勿模仿)

(危险动作 切勿模仿)
(危险动作 切勿模仿)


预防鼠疫,我们该怎么做?


及时的抗生素治疗可降低鼠疫的病死率。日常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减少人被感染的蚤叮咬或者尽量减少暴露于肺鼠疫病人的可能性。


避免到疫区旅游或活动,避免接触啮齿动物(如:鼠类、旱獭)


避免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与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触时,尽量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接触距离,并带口罩,勤洗手


采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驱虫制剂,常用驱蚊剂一般都可以驱赶跳蚤;


如果曾去过疫区,应持续2周自测体温,如果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任一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疫区旅行史,早期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


对于生活在疫源地及毗邻地区的群众来说,预防鼠疫要做好这几点工作:


要充分认识到“不私自捕猎染疫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出疫区”。

对进入鼠疫疫源地的人群要防虫防蚤,防止节肢动物叮咬;远离旱獭洞穴,不要在鼠或旱獭的洞口周围坐卧停留。

在居住地周围和衣物上可以喷洒蚊虫驱避剂。

要强调管理好牧羊犬只,最好是栓养自家的狗猫等宠物,使这些猫犬减少觅食到染疫动物的可能性。

在对疫源地进行灭鼠灭獭期间,当地居民不要进入疫区处理地段,对疫区处理的地段减少放牧或禁牧。家长或学校教育小孩不要接触和玩病死小动物。

一旦遇到病死鼠(旱獭等病死动物)、疑似鼠疫患者(发热及淋巴结肿大,发热及胸痛、咳嗽)、不明原因高热和急死患者要尽快报告。

今日话题


鼠疫无需恐慌,

但仍要提高警惕!


【本文内容来源微信公众平台食研所(shiyansuo-cma),食研所专注于食物科普,生活常识以及餐饮文化的挖掘与普及,欢迎加入我们一起探索】


鼠疫科普| 一定要远离这个野生网红“土肥圆”!!

图文简介

全面了解和正确防治才是面对鼠疫的正确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