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美国国防部长马克·埃斯珀宣称希望尽快在亚太地区部署陆基中程导弹仅半月,8月18日,美国即试射一枚陆基中程巡航导弹,向实现部署目标又进了一步, 并且“不难想见,美国将主攻日本和韩国,要求它们接受部署中程导弹”。
2019年8月18日,美国试射了1枚陆基中程巡航导弹
毫无疑问,“如果美国真要在亚太部署陆基中程导弹,中国将不会坐视不管,且‘各种选项都有可能’。”实际上,中国可采取的反制措施很多,但以下两点尤为关键。
一是补充、完善导弹防御的信息系统。客观地讲,我军与美军的差距,航母、飞机、导弹、舰艇等对比尚属其次,最致命的“短板”在于信息系统。这从美国对中兴的制裁、对华为的围剿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而既然美国的导弹要“抵”到家门口了,何不顺势而为?以构建导弹防御系统为契机,补充、完善预警探测、跟踪监视、指挥控制、信息传输等系统,“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力争完善由少“漏洞”、无“后门”,无潜伏病毒,安全、可控的信息系统支撑的导弹防御能力。
二是结成反导弹部署统一战线。当年美苏围绕《中导条约》的谈判之所以能由“欧洲零点方案”、“欧洲双零点方案”过渡到“全球零点方案”,最终达成部署在欧洲、亚洲的中程导弹全部销毁的目标,中国功不可没。当时中国的立场是:欧亚安全同等重要,部署在欧洲和亚洲的中程导弹应同时、同步、全部彻底地就地销毁。中国还动员了所有亚洲国家,包括当时尚未建交的韩国和处于断交状态的印尼等,形成一致声音,从而有力地促成了《中导条约》的签署。这种做法仍有借鉴意义。中国的大部分导弹无法打到美国的中心地带,而美国几乎可以无所顾忌地在亚洲部署针对中国的导弹。但日本、韩国就不同了,其接受美国导弹部署的地点无疑也是中国、俄罗斯导弹瞄准的目标,可谓“殃及池鱼”。应该说,日韩在被拉到美国战车上对付中俄这方面是有深刻教训的。日本难以对俄罗斯交还后的四岛不允许美军驻扎作出保证,恐怕也是现今日俄四岛之争复杂化的原因之一。而如果韩国部署美国陆基中程导弹,则必然引发比2017年“萨德”事件更严重的中韩对立。因此,拒绝美国部署导弹的要求,避免成为中俄导弹瞄准的目标和美国咄咄逼人的亚洲政策的炮灰,也符合日韩的利益。
韩国民众抗议美国在韩部署“萨德”系统
当然,在时机成熟时,各核大国坐到谈判桌前,寻求彼此都能接受的核军备控制的“新共同道路”,对于舒缓紧张的核关系、避免陷入恐怖的核军备竞赛,也未必不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