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国媒体报道,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一小部分狂犬病毒可以与大脑中某些受体结合,而这些受体在调节哺乳动物行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病毒干扰了大脑的交流并造成一些失去理智的行为,比如事物产生攻击性、甚至咬人。   这项研究中讲到了在老鼠的大脑内注射一小部分狂犬病毒,以研究病毒的攻击机制。虽然狂犬病在美国很少见,而且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但是一旦出现症状,就没有任何已知的治疗方法。这种病毒还会在贫穷的农村地区产生持续影响,尤其是非洲和亚洲的一些没有给狗注射疫苗或者无法提供治疗资源的偏远地区。   研究人员Karsten Hueffer博士表示,狂犬病毒只有五种基因,而且信息量很少。但是狗有两万种基因,而且有复杂的免疫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尽管如此,这种病毒还是可以改变狗的行为,让它们失去恐惧,变得具有攻击性,病毒又通过狗的唾液进行传播。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狂犬病毒如何与特定的肌肉受体结合,以及神经如何接收信号来控制肌肉收缩。这项研究表明狂犬病毒表面的一种名为糖蛋白的分子可以与肌肉中的受体结合,这种受体可以在运动神经和肌肉之间产生联系,控制肌肉收缩。然后病毒进入并劫持肌肉和神经细胞,在那里复制和传播来感染大脑和其他组织。另一项研究则发现狂犬病糖蛋白里的一系列氨基酸与蛇毒中所含的氨基酸序列相似,而蛇毒也能抑制神经型尼古丁受体。   Karsten Hueffer博士说,如果蛇毒与某些病毒有类似的结构,并且可以抑制这些受体,那么就可以假设狂犬病毒也可以抑制大脑中的这些受体。博士还表示,当他们将病毒注入老鼠的大脑中,接受注射的老鼠明显比未接受注射的正常老鼠跑的快得多,这个现象在感染狂犬病的动物身上也会看到。   

研究人员发现狂犬病毒攻击大脑受体的方式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