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直升机被人们称为“树梢之上的杀手”,20世纪60年代,美军为了满足越南战争的需要对一些运输直升机进行了改造,加装了包括武器系统。与此同时,美军开始研制专用的武装直升机。最初生产的型号为AH-1G“休伊眼镜蛇”,1967年投入越南战场。随着武装直升机的诞生,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先后开始研制武装直升。1972年,苏联航空兵开始装备了自己的武装直升机,苏联的第一代专用武装直升机主要用来为对运输直升机进行护航,同时可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此时苏联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米-24“雌鹿”,它具备有机动性好、速度快、火力强的特点,还可以运输一个班的士兵。
20世纪70年代,第一代武装直升机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但是这一代武装直升机存在着载弹量小、发动机功率小、高原性能弱、安全性能差的缺点。于是,美国鉴于第一代武装直升机的问题,提出了“先进攻击直升机”计划,法国、德国等也制定了新一代武装直升机的研制计划。
第二代直升机采用的航空电子设备进入综合化、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随着航空电子设备的发展,武装直升机获得了更强的战斗能力,并有更强的隐蔽性、灵活性、生存力、火力,另外,这代武装直升机还装备了红外干扰系统和红外制导导弹。第二代武装直升机主要为反坦克、反装甲的武装直升机,最具代表性的有AH-64“阿帕奇”、卡-50“黑鲨”和米-28“浩劫”。
而就在第二代武装直升机服役后,美国和苏俄发现在战场上频繁使用直升机,直升机与直升机进行空中作战已不可避免,随着低空和超低空的制空权争夺日趋激烈,因此有必须发展专用的武装直升机需要。第三代武装直升机的主要特点就是具有较快的飞行速度,良好的机动性,出色的超低空贴地飞行能力及全天候作战能力、出色的生存性能。在第三代武装直升机中,具有代表性的目前有美国的ARAH-66“科曼奇”、法德两国共同研制的“虎式”武装直升机和俄罗斯的卡-52“短尾鳄”等。
中国的武装直升机起步十分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引进了法国的SA342L“小羚羊”直升机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才具备了侦察/攻击直升机概念,这8架“小羚羊”带有HOT反坦克导弹。
这些SA342L“小羚羊”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后主要用于反坦克战术的开发,同时也用于中国的边境巡逻与一些军事演习中。中法曾经有过关于SA342L“小羚羊”的生产线的讨论,但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这一计划被叫停。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不得不在全球范围内考察任何国家可接触的攻击直升机,据传中国相关技术人员曾赴安哥拉考察了米-8TVK运输攻击直升机。
随后,中国获得了一架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并对其武器系统进行了充分的研究,看看是否适合装配在中国装备的直升机上。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对阿古斯塔A129直升机进行了评估,1988年中国与美国达成了协议购买AH-1“眼镜蛇”直升机,并获得了“陶”式反坦克导弹的生产许可。但是,就在短短几年后,美国突然执行严格的武器禁运,这两项交易被取消。
苏联解体后,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要求采购俄罗斯的卡-50与米-28武装直升机,虽然当时俄罗斯面临着严重的经济问题,但中国的这两项军售请求都被克林姆林宫否决,俄方面之后提出可出售米-24“雌鹿”,可中国方面认为米-24过于老旧,已经不能适应未来战争的需求了。于是,中国人开始下定决心大力发展本国的侦察/攻击直升机和真正的武装直升机。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哈飞获得了欧洲直升机生产的AS365“海豚”的许可,之后建立了生产线,并将生产出的直升机命名为“直-9”。据说,20世界90年代到21世纪初期,至少200架直-9进入中国人民军陆航部队服役。由于直-9的量产,中国方面努力开始提高直-9相关零件的国产化,到了直-9A-100试飞时,其只有18%的机身和系统组件和9%的发动机部件是来由欧洲直升机公司提供的。
紧接着直-9A-100被选为侦察/攻击型直-9的基础型号,其发展出的第一种就是中国海军使用的直-9C。随后,有关部门又为解放军陆航专门设计了执行侦察任务和火力支援设计的直-9W。直-9C与直-9W,前者主要为海上巡逻、搜救、执行支援任务所设计,并有一部分被改装为反潜直升机,后者则可以使用HJ-8反坦克导弹、57毫米或90毫米航空火箭弹及各种口径的机炮吊舱。
海军型直-9C
2010年,中国有历史以来第一次出口武装型直升机,肯尼亚购买了4架用于出口的直-9WE。2012年,肯尼亚的直-9WE首次参加执行战斗任务,被部署在索马里南部执行支援地面部队和武装巡逻任务。由于直-9WE在索马里的成功部署,大大提高了其在客户心目中的“光辉”形象,柬埔寨、老挝、马里、巴基斯坦和委内瑞拉等先后向中国订购了直-9WE。
武直-9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80年代引进的SA342L“小羚羊”需要后续机型,昌飞开始在AS350“松鼠”的基础上研制新型直升机,并将其命名为直-11。直-11于2000年10月完成试飞,很快其可执行侦察/攻击的直-11W的研制开发工作也随之展开。
直-11W的先关研制历时三年,据说其可以挂载4枚HJ-8反坦克导弹、57毫米火箭发射巢和各口径的机炮吊舱,并在座舱顶部安装有前视红外雷达球型转塔。解放军陆航部队采购的直-11W与直-9最新型号的武装型相比,后者更加灵活机动,并且挂载能力更强,功能更强大,于是这些直-11W在服役后不到20年的时间就玩起了失踪,目前十分怀疑直-11W被封存处理。
以上的直-9与直-11武装型直升机,在严格意义上并不是专业的武装直升机,更何况在海湾战争中大放异彩的美国AH-1与AH-64成了美军打击、引导的主力,因此,中国的武装力量还需要一款真正的武装直升机来满足其需要。
中国方面开始决定研制自己的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武装直升机,并得到了欧洲直升机、加拿大普惠公司、阿古斯塔·韦斯特兰公司的重要技术支持。由于中国受到武器禁运,很多本该需要进口的零件和重要部件都被限制,比如从普惠公司进口的发动。紧接着,中国向俄罗斯购买卡-50武装直升机的交易失败,真正意义上的武装直升机的研制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2003年中国的一架类似意大利阿古斯塔A-129的武装直升机进行了首飞,之后又有先后6架原型机进行试飞工作,世界各国媒体开始称这种直升机为“武直-10”。2009年,当时据说第一批生产的12架武直-10在某基地被人拍到。武直-10采用了经典的阶梯纵列式座舱布局,给飞行员配备了先进的综合头盔式显示系统,飞行员的座舱类似“澡盆”是由碳纤维符合材料制造的,底部和两侧都有符合装甲保护,座舱盖则据说使用了38毫米厚的防弹玻璃,能够承受12.7毫米口径子弹的直接射击。
武直-10的主火控系统属光电型,在研制过程中充分借鉴了国外的相关产品,其主要依靠红外成成像设备、夜视摄像机和热成像设备,除此之外还有激光指示/照射装置和激光测距仪。火控系统可由后座的武控官使用头盔控制,另外武直-10还装备了类似AH-64D的夜视设备。武直-10装备有一门装在机头旋转炮塔内的完全独立自主研制的23毫米机炮,机身了侧的两个挂架可挂载HJ-8、HJ-9、HJ-10等多型号的反坦克导弹以及多种口径的火箭爱发射巢,另外,还有专业反直升机的TY-90导弹。TY-90反直升机最具特色,其战斗部内是一种类似装满炸药的“九节鞭”,在接触敌方直升机的旋翼后爆炸。要知道直升机在出现战伤和故障后,会依靠旋翼的自转自旋逐步迫降,但旋翼被TY-90反直升机导弹炸掉后,整架直升机就会失去这个自旋,直直砸向地面。因此,武直-10不但具备十分强悍的反坦克、反装甲能力,直升机间的空战格斗能力也十分强大。
中国在研制武直-10的同时,发现直-9W拥有改造为真正意义上的侦察/攻击直升机的潜力,于是在此基础上开始了武直-19的工作,将其与造价昂贵的武直-10形成高低搭配,完善陆航部队的作战能力和侦察/打击体系。
2005年,第一张武直-19的模型出现在互联网上,大家推测中国将退出一款轻型侦察/攻击直升机。果然,2010年5月武直-19原型机首飞,而到了2012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两架没有机身编号的原型机被公开展示。与武直-10相同,武直-19的的座舱布局也是阶梯串列式,飞行座舱内除了配备平显外,还装备有头盔式显示器,机头下装备有用于导航、瞄准和跟踪的红外球型转塔,还有YH毫米波火控雷达系统,由于主要用于侦察和引导打击,武直-19并没有安装转塔式机炮。武直-19的四个武器挂架可挂载HJ-8或HJ-10反坦克导弹及多口径火箭发射巢和机炮吊舱。武直-19体积小且造价低,与直-9有很大程度的零件通用性。
现阶段,中国武装直升机主要由武直-9、武直-19和武直-10组成,武直-9执行巡逻和火力支援任务,武直-19执行侦察/攻击和引导打击任务,武直-10执行侦察/精确打击任务,这三种武装直升机构成了中国陆航部队的空中打击体系。除此之外,武直-10还进行了上舰试验,这表明随着中国海外利益加强,武直-10将登上包括两栖登陆舰、大型驱逐舰在的大型水面舰艇,执行护航、撤侨、反恐任务,但是,武直-10作为一款6吨级武直,载重量、留空时间、发动机功率仍与美俄等国有差距,并且数量仍不满足军队需呀哦、,并且即使是中国最强的武直-10也仍是介于第二代与第三代武直之间。因此,中国目前装备的武直远远不能满足现阶段中国的需要,中国仍需继续努力,研发更强的专用武直和相关技术,在直升机发动机、电子和相关材料上等先进技术奋起直追,早日赶超欧美,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空中轻骑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