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潜望镜工作室
监制:科普事业部
歼-8是中国高性能战斗机由引进仿制向自行研制发展的过渡,也是中国航空武器装备体系中的重点型号。歼-8系列战斗机不但为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提供了性能较为先进的作战机型,也为中国航空工业的科研系统培养了两代航空技术人员。该机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型号,而是中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努力攀登航空技术高峰的证明。
歼-8型飞机于1969年7月5日首飞
歼-8:曾经唯一自研的二代机
歼-8的具体方案设计在1964年秋季开始,目的就是为了发展一种性能超过米格-21、综合作战性能可以与国外同时期超音速战斗机相对抗的机型。歼-8正式研制在1965年5月,作为自行发展超音速战斗机的第一步,主要用来锻炼技术队伍和积累先进战斗机的设计经验,并且用来填补性能更加全面的歼-9型战斗机完成前的装备空白。
歼-8到1979年已经基本上达到技术要求,但是为其配套研制的雷达和成品却仍然没有完成。这迫使原本作为全天候战斗机设计的歼-8,只能首先装备雷达测距仪。歼-8基本型不具备设计要求中的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全天候作战能力,也没有达到空军最初对其所提出的战术和技术指标。随着歼-9的下马,本来作为过渡产品发展的歼-8最终成为了中国当时惟一符合国际第二代标准的自行研发战斗机。
歼-8从1965年开始研制至今经历了41年,漫长的发展过程和中国航空技术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其在持续完善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改进型。这些改进型在中国国防安全和科研发展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国空军装备的歼-8II型战斗机机群
歼-8II:全天候拦截超音速目标
歼-8II(又称歼-8B)是中国空军根据国土防空作战的需要和国外战斗机技术的发展状况,在歼-8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的新型全天候战斗机。歼-8II通过改用两侧进气道设计留出了安装更大口径雷达的空间,改装推力增强WP-13AII型发动机以提高推力性能,并且对火控和飞控系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进设计。歼-8II的战术和技术性能比歼-8I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亚音速滚转速率提高了45%,盘旋性能和爬升率也有了比较明显的增强,而该机在雷达和航空电子设备上的性能改进则更加明显,成为中国空军装备的第一种具备了全天候迎头拦截超音速目标能力的战斗机。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批量生产歼-8系列战斗机已经长达25年,这个期间里国际战斗机技术已经获得迅速发展,与歼-8II技术水平相当的二代战斗机大多从发达国家退役,三代战斗机也开始成为现代化空军的主力装备。如果把歼-8II按照三代机的标准来比较的话,可以说该机在技术上已明显的落后于战术使用要求。
歼-8II虽然在战术和技术性能上与第三代战斗机相比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但是中国目前战斗机装备环境却使该机仍然拥有发展空间。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面临着很大的装备更新压力,战斗机部队现役的大量过时战斗机需要替换,而中国引进和生产的三代战斗机又不能迅速满足更新需要。现实的军事形势和装备技术条件要求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必须采用高、低搭配的装备形式,来迅速改善战斗机部队的整体战斗力。
歼-8D型战斗机与轰油-6型加油机编队
歼-8D:实现空中受油能力
歼-8II作为一种综合技术水平较好又相对便宜可靠的机型,在批量生产和改进上完全可以国内自主。经过现代化改进的歼-8II系列战斗机在我军装备三代战斗机的同时,在特殊的国家安全条件和军事体系下仍然存在重要的装备和使用意义。
歼-8II型战斗机改进型的雷达罩带有防雷条,机翼具有双翼刀,能够空中加油。歼-8D是歼-8II的改进型,空军和海航的许多歼-8D基本都是在原有的歼-8II上改进而来的,部分D型的垂尾顶端的有与E型相同的雷达告警天线。歼-8D在歼-8II的基础上换装了新型的雷达(国产SL-5A,后期据说部分换装了KJL-1),换装了较多的航电设备。D型立项时间稍晚于C,故编号次之,主要是为了实现空中受油能力,而且主要是B型接受改进而来的,故大规模类似C型般全盘置换火控和航电设备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因为D型都服役在海空的拳头部队,设计时主要是考虑提升探测和火控能力。
歼-8Ⅱ战斗机是我国曾经的主力战斗机,虽然我国已经装备了歼-10、歼-11等战机,但仍然有一定数量的歼-8Ⅱ战斗机在发挥余热,继续巡航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