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活着应当有信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党的事业是永存的。要看到国家的需要,要为国家解决实际问题。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在工作岗位上默默付出了20年,淡泊名利、任劳任怨,对待事业永远饱含激情、无私奉献。他是一名有着崇高理想的科技工作者,24岁时便立志为中国光学事业奋斗终身。他就是:一生追光的人蒋筑英。
蒋筑英是中国光学界的优秀人才。他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研究员、第四研究室代主任。他在光学机械检测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勇于探索,刻苦钻研。在老一辈光学专家的指导和同行的帮助下,他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装置,建成了国内一流的光学检测实验室。他是一位在光学传递函数的计算、装置、测试以及编制程序、标准化等方面的专家。
电视被誉为20世纪影响人类文明的最重要的发明之一。然而,身处现代的我们估计很难想象,在中国刚刚出现彩色电视机时,荧光屏上的人面呈现的是猪肝色,而红旗则是紫红色。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当时电视机接收到无线电信号之后,对光的解码复原过程出现了问题,也就是彩色复原技术不过关。蒋筑英不畏艰难,一心钻研,终于在装有较色矩阵的电路插板的电视机上,实现了色彩鲜亮清晰的影像。从此,国产彩电的荧光屏上有了逼真的颜色。可以说,彩色复原技术的成功在国内是个创举。
蒋筑英不仅对待工作认真严谨,对待同志、荣誉和个人利益更是有着坦荡的胸怀和高尚的风格。原长春光机所四室高级工程师冯秀恒回忆说,蒋筑英掌握英、德、法、俄、日5门外语,翻译了大量外文资料,遇到对别人有用的资料,他常常译好并誊写清楚后再送给相关课题的同志;他曾帮助同事一遍一遍地修改论文,可发表时却不让提他的名字;他和别人共同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受到光学界的重视,被邀请出席学术报告时,他让与他合作的同志去,把荣誉让给别人。
蒋筑英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82年5月14日,他终于交出了一份《入党志愿书》,他已记不清写过多少份入党申请书了,而这份《入党志愿书》却成了他的绝笔。
1982年6月12日,蒋筑英赴成都验收X射线天文望远镜空间模拟装置时,由于工作劳累致使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于6月15日在成都逝世,终年43岁。他去世后,中共吉林省委根据他生前的表现和愿望,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蒋筑英用他年轻的生命和对祖国光学事业的贡献证明了他对党和国家的无比忠诚和热爱。科学的春天里,一代知识分子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他们和生产一线的劳动者一道,放射出理想者的灿烂光芒。
一生追光的人:蒋筑英
图文简介
蒋筑英不畏艰难,一心钻研,终于在装有较色矩阵的电路插板的电视机上,实现了色彩鲜亮清晰的影像。蒋筑英不仅对待工作认真严谨,对待同志、荣誉和个人利益更是有着坦荡的胸怀和高尚的风格。原长春光机所四室高级工程师冯秀恒回忆说,蒋筑英掌握英、德、法、俄、日5门外语,翻译了大量外文资料,遇到对别人有用的资料,他常常译好并誊写清楚后再送给相关课题的同志。1982年 5月 14日,他终于交出了一份《入党志愿书》,他已记不清写过多少份入党申请书了,而这份《入党志愿书》却成了他的绝笔。1982年 6月 12日,蒋筑英赴成都验收X射线天文望远镜空间模拟装置时,由于工作劳累致使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于6月 15日在成都逝世,终年43岁。
- 来源: 科普中国
- 上传时间:201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