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轶蘩,内分泌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溧阳人。1954 年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后留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曾任卫生部内分泌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等职。早年对内分泌临床的疑难问题如嗜铬细胞瘤的术前药物准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分期和抢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可伴有骨软化等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提高了这些疾病的诊治水平。

  1958年,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成立,成为我国第一个内分泌专科。史轶蘩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跟随著名的内分泌学专家刘士豪教授进入内分泌领域,到上世纪60年代初,史轶蘩已经在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中起着骨干作用。

  1970年1月5日,云南发生“通海大地震”,国家紧急派出一个大型的医疗队去灾区。在那里他们碰到一个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人,当时没有胰岛素,史轶蘩就带领医护人员守在病人身边,靠用盐水一点一点地输液,在严密的观察下,花了不到两天的时间,把这个人的酮症酸中毒给缓解过来。

  进入新时期,为学科发展需要,协和内分泌科进行了分组,几乎没有起步的垂体组由史轶蘩负责,从此,中国内分泌学界的垂体研究就和史轶蘩的名字紧密联系起来了。作为垂体组的负责人,史轶蘩重点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方法学。她带领垂体组对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和分泌不足的经典疾病——巨人症/肢端肥大症和矮小症的诊断方法进行了临床研究,建立了相应的功能试验,确定了这两类疾病在中国人群的诊断标准,可靠性和及时性均达到了国际水平。

  克服种种困难,史轶蘩带领的垂体研究组在国内率先建立了7 种垂体激素的测定和11 种下丘脑-垂体-靶腺的功能试验,使垂体疾病的诊断全部进入了定量评价的阶段。由于功能试验需要一批正常人来进行试验,以便确定正常参考值,史轶蘩总是首当其冲,先在自己身上试验。

  史轶蘩的长期合作伙伴邓洁英教授曾回忆当年的情景:“第一个实验是胰岛素耐量实验,当时谁也没做过胰岛素耐量,打胰岛素都是按照文献。胰岛素一打,史大夫反应特别厉害,满身大汗心率很快,低血糖的反应很明显……”

愿为良医——史轶蘩院士

图文简介

曾任卫生部内分泌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等职。史轶蘩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跟随著名的内分泌学专家刘士豪教授进入内分泌领域,到上世纪60年代初,史轶蘩已经在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中起着骨干作用。她带领垂体组对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和分泌不足的经典疾病——巨人症/肢端肥大症和矮小症的诊断方法进行了临床研究,建立了相应的功能试验,确定了这两类疾病在中国人群的诊断标准,可靠性和及时性均达到了国际水平。克服种种困难,史轶蘩带领的垂体研究组在国内率先建立了7种垂体激素的测定和11种下丘脑-垂体-靶腺的功能试验,使垂体疾病的诊断全部进入了定量评价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