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国临床内分泌学界的第一位院士,从医近60年,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内分泌学事业;她从无到有地建立了一整套垂体瘤诊治方法,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垂体卒中的分类、治疗原则和预后;首次发现生长抑素类似物有形成胆石的副作用;她主编的《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是我国该领域的鸿篇巨著,被广大同行视若宝典。她,就是我国杰出的临床医学家、医学科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内分泌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史轶蘩。
史轶蘩,江苏溧阳人。溧阳是史姓的郡望所在。公元59年,将军史崇被加封为溧阳侯,成为溧阳史氏之祖。史轶蘩的祖父史国桢,就是溧阳侯史崇的59代孙,曾任溧阳公署衙门会计,兼任溧阳高山女校校长。
崇尚教育的风气让史家人才辈出。叔祖父史国纲,早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回国后曾任中央大学政治系主任。父亲史恩灏在海关工作,讲一口流利的牛津腔英语。按照英美惯例,史恩灏每三年就要调到另一个城市的海关,因而他的子女也就降生在不同的地方。
1940年,史轶蘩进入青岛圣功女中读书。圣功女中以教育质量出众而著称,尽管学校的要求很高,史轶蘩的成绩却非常拔尖。父亲亲自训练的英文和自幼大量阅读小说练就的语文能力,为她未来的中英文写作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6年,史轶蘩考入燕京大学医预系,目标直指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的学制包括三年的医学预科和五年的本科,预科阶段在综合性大学完成,然后再参加协和医学院的入学考试;燕京大学的医预系是向协和输送学生最多的综合性大学,但淘汰率也是相当高,而且进入协和以后还会继续淘汰。史轶蘩在残酷的“淘汰制”中游刃有余。
1950年夏,因成绩优异且全面发展,史轶蘩被授予国际菲陶菲荣誉学会颁发的金钥匙奖。学业完成时,她又和张之南、孙瑞龙一起被授予优等生称号。毕业后,史轶蘩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工作。内科住院医师的工作是艰苦而烦琐的,通常也是默默无闻的。然而史轶蘩很快就在内科脱颖而出,在医生和医学生中颇有名气。
比史轶蘩低两届的师妹、后来的心内科教授吴宁回忆当年的情景:“每次我听像史轶蘩这样的上级大夫查房,都会深受触动。他们的问题永远是启发式的,每个问题和问题之间,都贯彻着清晰的思维。有时,他们为了给我们提问,隔夜就开始准备,就是为了让我们学得更生动,印象更深刻。”
史轶蘩院士:经年铸剑垂体瘤
图文简介
她是中国临床内分泌学界的第一位院士,从医近60年,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内分泌学事业。她,就是我国杰出的临床医学家、医学科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内分泌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史轶蘩。公元59年,将军史崇被加封为溧阳侯,成为溧阳史氏之祖。史轶蘩的祖父史国桢,就是溧阳侯史崇的59代孙,曾任溧阳公署衙门会计,兼任溧阳高山女校校长。协和的学制包括三年的医学预科和五年的本科,预科阶段在综合性大学完成,然后再参加协和医学院的入学考试。燕京大学的医预系是向协和输送学生最多的综合性大学,但淘汰率也是相当高,而且进入协和以后还会继续淘汰。
- 来源: 科普中国
- 上传时间:201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