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经辛一心推荐,许学彦进入重工业部船舶工业管理局技术处从事船舶设计工作。1952年,他参与设计完成了船舶设计的处女作“海济号”黄浦江渡轮。随后几年,许学彦设计的55甲高速炮艇和62型护卫艇对敌舰形成很大威胁,开创了小艇打大舰的先例,屡立战功,被授予“海上猛虎艇”的称号。

  我国第一艘豪华客轮“昆仑号”的设计任务是许学彦攀登另一座高峰的起点。“昆仑”号客船是一艘负有特殊政治使命的专用客轮,许学彦考虑到此船虽为钢质船身,但因川江特有的险滩及枯水期的浅滩,船底容易受损,所以采用了双层底。为了减轻船的重量,降低重心,确保稳定,该船的上层建筑首次采用了铝合金结构,开创了我国客船的先例。1962年,“昆仑”号通过国家验收,并于年底交付使用,标志着我国高级客船设计进入新水平。投入“黄金水道”旅游线后,“昆仑”号为我国赚得大量外汇,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58年,“东风号”万吨级远洋货轮的设计任务交到了许学彦的手上。他带领研究室的科技人员以极短的时间完成了设计,并且采用了很多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使“东风号”的四大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他提出全船使用高强度低碳合金钢,大大降低了船的自重。由于船体重量减轻,使船舶性能如装载量指标、快速性指标、钢料消耗指标等得到了很大提高。“东风号”交付以后,在国内开始航行试运营两年,共计运行3万余海里,运载30余万吨货物和2万余人。

  到1975年,经过十年营运实践,证明该船性能良好,为完成国家外贸运输任务和增进各国友好往来作出了贡献。1978年,“东风号”荣获全国科技大会奖。2006年,由国防科工委、交通部、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等14个单位联合发起的中国十大名船评选活动中,“东风号”排名第一。

  1967年7月18日,我国决定研制“远望”号等五型十二艘船,这是一个树立国家形象和建立民族自信心的英明决策,承载着一个划时代的梦想。1967年初,44岁的许学彦只身赴京,接受了这项代号为“七一八工程”的绝密任务。

  在上海郊区农田中间的毛坯房办公室里,许学彦带领设计组全体科研人员开始了这项意义重大的船舶设计研究。当时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技术封锁,材料奇缺,只有几张从美国期刊中拍下的航天测量船外观照片,文字资料寥寥无几。许学彦没有被困难吓倒,作为项目的总设计师,他团结带领广大科技人员和协作单位,靠集体智慧攻克了八大关键技术难题,保证了测量船研究、设计、建造、试航的顺利进行。

新中国造船事业的重要奠基人:许学彦

图文简介

1951年,经辛一心推荐,许学彦进入重工业部船舶工业管理局技术处从事船舶设计工作。随后几年,许学彦设计的55甲高速炮艇和62型护卫艇对敌舰形成很大威胁,开创了小艇打大舰的先例,屡立战功,被授予“海上猛虎艇”的称号。“昆仑”号客船是一艘负有特殊政治使命的专用客轮,许学彦考虑到此船虽为钢质船身,但因川江特有的险滩及枯水期的浅滩,船底容易受损,所以采用了双层底。在上海郊区农田中间的毛坯房办公室里,许学彦带领设计组全体科研人员开始了这项意义重大的船舶设计研究。许学彦没有被困难吓倒,作为项目的总设计师,他团结带领广大科技人员和协作单位,靠集体智慧攻克了八大关键技术难题,保证了测量船研究、设计、建造、试航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