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我们脚下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已经繁衍了多少华夏子孙,也不知道作为一个拥有着几千年精耕细作传统经验的农民对于脚下的土地有多少了解,更不知道这片土地还能给我们带来多少产值。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出现了一颗闪耀的科教明星,他专注于研究土壤肥料并为我国农业以及教育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就是著名植物营养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农业化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的彭克明。
他是第一个提出“土壤中固定态钾可被植物利用的数量与速度”科学论断的人;是新中国第一位向国际土壤学界系统介绍中国有机肥料施用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家;是首次提出在中国进行轮栽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主张并实践的人;是第一个将植物营养与土壤肥力长期定位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引入中国的植物营养学家;他创建了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农业化学教研室,并长期担任教研室主任;他培养了中国第一批农业化学专业研究生和植物营养与施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豪情救国梦
彭克明出生在河北省晋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代,亲眼目睹了贫苦农民的艰苦生活和北洋军阀卖国求荣的行径,他立志学好本领,走“科学救国”之路。1923年,他考入河北大学农预科,1925年升入本科,1929年于河北大学毕业,并留校任化学助教。1936年,他参加河北省公费留学考试,获公费留学资格,并赴美国伊利诺大学研究院深造,攻读土壤化学。然而求学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1937年日本占领河北,他失去公费资助,在国外边工边读,以此来维持学习。1939年,他在伊利诺大学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施入农田的不同形态和数量的石灰物质十五年后的去向》,获得硕士学位。其后,于1946年完成了题为《植物吸收土壤固定态钾的数量与速度》的博士论文,获得美国伊利诺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由助教晋升为一级科研助教(相当于讲师)。1947,他放弃国外优厚的物质条件,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满怀豪情地为社会主义高等农业教育事业辛勤耕耘几十年,作出了突出贡献。
科研成果丰
在中国率先从事轮作肥料长期定位田间研究 1956年,他首次提出在中国进行轮栽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的主张,并在北京农业大学实验站正式开展试验。他深知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对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事与愿违,这项科学工作在40年间曾遭到三起三落的厄运。在此期间,他宁愿自己遭受“匀地实验是对人民的犯罪”不公正的批判,也坚持把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建立起来并坚持下去。
点亮中国农业化学之光——记土肥大师彭克明(上)
图文简介
不知道我们脚下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已经繁衍了多少华夏子孙,也不知道作为一个拥有着几千年精耕细作传统经验的农民对于脚下的土地有多少了解,更不知道这片土地还能给我们带来多少产值。1936年,他参加河北省公费留学考试,获公费留学资格,并赴美国伊利诺大学研究院深造,攻读土壤化学。其后,于1946年完成了题为《植物吸收土壤固定态钾的数量与速度》的博士论文,获得美国伊利诺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由助教晋升为一级科研助教(相当于讲师)。科研成果丰在中国率先从事轮作肥料长期定位田间研究1956年,他首次提出在中国进行轮栽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的主张,并在北京农业大学实验站正式开展试验。他深知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对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来源: 科普中国
- 上传时间:201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