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云南一些偏远山区和半山区不断发生神秘的“不明原因猝死”事件,引发社会关注。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继组织人员对此展开调查,却始终对没有找到诱发死因的“真凶”。

  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杨祝良研究员所在的课题组与中国疾控中心的合作研究下,2010年,研究团队从一种看似无毒的小白菌中发现了毒性成分:新的非蛋白质氨基酸。经动物实验初步证明,该菌正是三十多年来导致云南部分地区群众不明原因猝死的元凶。

  经过多次采样、毒性测试等实验研究,最终杨祝良及课题组利用一种色谱技术分离鉴定出了新的非蛋白质氨基酸,和专家们平时接触的26种氨基酸完全不同。杨祝良等人开始从形态和分子的角度对此进行继续分析,发现这是从未记载于任何文献的新种。

  随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对其进行干预,印刷了大量宣传册,并动员其防控体系力量及时警告人们不要食用该菌,干预见到了明显效果。

  事实上,除了毒沟褶菌,我国还存在着成百上千无法用肉眼或其他感官辨别是否有毒的野生蘑菇。“毒蘑菇”科普宣传教育势在必行。杨祝良介绍,在开展科普活动的过程中,大家逐渐意识到,在用专业语言去介绍毒蘑菇知识的时候,老百姓是不太容易去接受的,因此他觉得,应该去用大家比较容易接受的语言科普这个方面的知识。

  为了让大家远离毒蘑菇,向来只是撰写科研论文和研究报告的杨祝良,开始把自己的知识编成顺口溜,整理成宣传册,以便于大众理解及加强传播。杨祝良说,科普内容里涉及到很多的毒蘑菇,但是真正的大家要记住它的话很难,所以杨祝良等人总结了一句顺口溜——如果这个蘑菇同时既有“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鞋”这三个特征,就不要吃,因为这些蘑菇当中很可能就是些剧毒的蘑菇。

杨祝良:探寻“毒蘑菇”的世界(上)

图文简介

杨祝良介绍,在开展科普活动的过程中,大家逐渐意识到,在用专业语言去介绍毒蘑菇知识的时候,老百姓是不太容易去接受的,因此他觉得,应该去用大家比较容易接受的语言科普这个方面的知识。为了让大家远离毒蘑菇,向来只是撰写科研论文和研究报告的杨祝良,开始把自己的知识编成顺口溜,整理成宣传册,以便于大众理解及加强传播。杨祝良说,科普内容里涉及到很多的毒蘑菇,但是真正的大家要记住它的话很难,所以杨祝良等人总结了一句顺口溜——如果这个蘑菇同时既有“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鞋”这三个特征,就不要吃,因为这些蘑菇当中很可能就是些剧毒的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