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

  这一发展过程有下列特点:

  第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最初简单的情绪逐渐分化和精确化,新的复杂情绪不断产生。如新生儿只有一般性的激动,随之分化为痛苦和快乐,学前阶段开始出现自豪感和内疚的情绪,而诸如同情心等具有高度发展的认知成分的情绪则要到青少年时期才会产生。

  第二,幼儿的情绪往往是外显的,且不能自我控制。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增强,内部的情绪体验逐渐增多,控制性也不断增强。到青少年期,开始依赖内部感情,并已能根据外部环境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最初的情绪几乎完全靠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来表达,而随着语言的发展,儿童逐渐学会了用语言来报告和描述自己的情绪。

  幼儿期情绪发展

  情绪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分化和多元化的过程。婴儿期刚开始时与乳儿期一样,情绪主要决定于生理需要的满足情况和身体的健康状况。这时的儿童一般总是充满肯定的情绪,喜欢不停地活动,而活动的动机是为得到愉快。同时,婴儿也会产生和发展一些否定的、不良的情绪,如怕黑暗、怕见陌生人、爱发脾气等。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情绪,婴儿的共同特点是:都带有易变性和不稳定性,例如破涕为笑、转怒为喜的瞬息变化是经常出现的。幼儿期儿童的情绪表现和婴儿期差不多,主要表现为:①富有易变性。此时儿童的情绪很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各种新鲜刺激对儿童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儿童的情绪很容易随刺激情境的变化而转移。同时,他们的情绪又很容易受感染。如别的孩子哭,他也跟着哭;别的孩子表现出惧怕情绪,他也感到害怕。②具有冲动性。还不善于稳定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转怒为喜、破涕为笑的瞬息变化仍常有发生。随着儿童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和社会经验的增多,学前晚期的儿童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有所提高,已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情绪的外在表现,如故意不哭。

  另外,在情绪表现方面,最初的情绪几乎完全靠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来表达,而随着言语能力的发展,儿童开始使用语言来描述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总之,虽然弥漫性情绪在婴儿出生后不久就可能出现,但情绪的发展还是个体身心的成熟和学习的结果。不同情绪发生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通常是由遗传、成熟水平、环境条件、日常生活经验以及个体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情绪表现的发展

  情绪表现是情绪在有机体身上的外部表现,即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体态表情。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如怕、怒、爱等,即一些原始的情绪反应。这种原始情绪反应与生理满足与否直接联系,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本能。因此,情绪表现是人类进化与适应的产物。到婴儿期,情绪表现进一步发展,并进一步分化,林传鼎、伊扎德等人的研究都表明,2岁左右的儿童已出现了各种基本情绪,如伊扎德指出,随年龄的增长和脑的发育,情绪逐渐增长和分化,形成了人类的9种基本情绪:愉快、惊奇、悲伤、愤怒、厌恶、惧怕、兴趣、轻蔑和痛苦。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整个心理活动的发展,儿童情绪、情感表现发展体现为:①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化, 如情绪表现中社会性交往成分不断增加,引起情绪表现的社会动因不断增加;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日益社会化等。②情绪表现和情感所指向的事物,越来越丰富和深刻。③情绪表现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提高,情绪表现的冲动性逐渐减少,稳定性不断提高,情绪表现和情感逐渐从外露向内隐发展。比如:打针时很痛,但认识到应当勇敢,能含泪作出笑容等。可见,情绪表现有了很大发展,情绪表现发展的成熟年龄因人而异,是相对而非绝对的。

本文由四川传媒学院教授郑高鹏进行科学性把关

情绪发展

图文简介

到婴儿期,情绪表现进一步发展,并进一步分化,林传鼎、伊扎德等人的研究都表明, 2岁左右的儿童已出现了各种基本情绪,如伊扎德指出,随年龄的增长和脑的发育,情绪逐渐增长和分化,形成了人类的9种基本情绪:愉快、惊奇、悲伤、愤怒、厌恶、惧怕、兴趣、轻蔑和痛苦。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整个心理活动的发展,儿童情绪、情感表现发展体现为:①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化,如情绪表现中社会性交往成分不断增加,引起情绪表现的社会动因不断增加.③情绪表现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提高,情绪表现的冲动性逐渐减少,稳定性不断提高,情绪表现和情感逐渐从外露向内隐发展。可见,情绪表现有了很大发展,情绪表现发展的成熟年龄因人而异,是相对而非绝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