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强化由心理学行为主义流派提出并发展,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行为,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或改造儿童的行为。1斯金纳是研究强化最有名的一位心理学家之一,他的理论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就是:在任何特定的情况下,你的行为都很可能伴随着某种结果,比如得到赞扬、报酬或解决问题的满足感,那么今后在类似的情况下,你很可能重复这一行为;这些结果被称为”强化”。如果你的行为伴随着另一种结果,比如疼痛或尴尬,那么今后在相似的情况下,你将很少会再重复这一行为;这些结果被称为”惩罚”。通过强化的概念,斯金纳能解释习得的行为是怎样消退或彻底消失的。一种行为被强化后,强化物若不再出现,那么这一行为再发生的可能性将慢慢减弱直到完全消失,这种行为的压抑过程被称为消退。2

  相关概念及心理学家

  操作性条件反射得以深入和普及的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斯金纳。斯金纳将这种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也称为工具性条件反射),是因为在这种条件反射中,反应是对环境的操作。为了对这种条件反射进行研究,斯金纳发明了著名的学习装置----”斯金纳箱”。它由一只空的箱子组成,里面有一个用来放食物的碟子或托盘。研究者可以以此来控制动物应在何时得到食物等强化。

  

  早期的斯金纳箱中还包括一根能被按压的操纵杆,如果按下操纵杆,食物就会自动出现。如果一只老鼠(斯金纳最早研究中使用的是老鼠)被放在这样的箱子里,它偶然按下操纵杆就可以得到食物。经过多次尝试后,老鼠会不断按压操纵杆直到吃饱为止。也就是说,它通过尝试错误将最终学会为获得食物而去按压操纵杆。如果需要的话,实验者可以通过控制食物的发放而强化某种特定的期望行为。例如,如果你想训练鸽子绕着数字 8 走,你可以首先在其转四分之一圈时予强化,然后对转半圈予以强化,一直到其完成全部动作为止。这种逐步加大强化最后达到所期望的行为的过程被称为行为塑造。操作性条件反射遵循效果律这一原则:如果一个操作反应发生后紧接着给予强化刺激,则该操作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2

  强化程序

  在运用部分强化来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时的强化时间与比率的安排。不同强化程序会使机体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方式。强化程序只要有下述四种类型:

  1、固定时间间隔

  每隔一定的时间出现一次强化,如隔20秒一次,机体在强化后会出现反应停顿,然后反应速度增加,在下次强化到来之前反应率达到高峰,机体学会根据强化的时间进行反应,定时检查学会作业可属此类强化程序。

  2、不固定时间间隔

  强化出现的时间无规律可循,机体不知何时出现强化,但总有一种就要出现的预想,所以反应速度比较稳定,不出现停顿,不定期的卫生检查

  3、固定比率间隔

  当机体每做出一定次数的反应出现强化,如每反应30次就出现强化,在这种强化条件下,机体做出的反应多,得到的强化越多,机体完全依靠自己的反应去控制强化,反应速度快,有研究表明,当强化比率为1/4时反应最快,让儿童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区玩

  4、不固定比率间隔

  强化由反应次数所决定,但每次强化所要求反应的次数不一样,机体做出的反应越多,得到的强化越多,但机体不知强化的标准,不能完成控制强化,反应速度也很快,日常生活中家长、教师对儿童的表扬、批评

本文由四川传媒学院教授郑高鹏进行科学性把关

及时强化

图文简介

1、固定时间间隔每隔一定的时间出现一次强化,如隔20秒一次,机体在强化后会出现反应停顿,然后反应速度增加,在下次强化到来之前反应率达到高峰,机体学会根据强化的时间进行反应,定时检查学会作业可属此类强化程序。3、固定比率间隔当机体每做出一定次数的反应出现强化,如每反应30次就出现强化,在这种强化条件下,机体做出的反应多,得到的强化越多,机体完全依靠自己的反应去控制强化,反应速度快,有研究表明,当强化比率为1/4时反应最快,让儿童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区玩.4、不固定比率间隔强化由反应次数所决定,但每次强化所要求反应的次数不一样,机体做出的反应越多,得到的强化越多,但机体不知强化的标准,不能完成控制强化,反应速度也很快,日常生活中家长、教师对儿童的表扬、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