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

  大量研究探讨了那些被认为依赖网络者的人格特质,大部分采用大学生和成人样本。先前的研究发现似乎显示,一些特殊的人格特质可能使人更易染上网瘾。目前已确定了几种常与网瘾相关联的特征:抑郁心境、冲动、寻求感官刺激、低自尊、羞怯、注意力降低。另外,需要注意精神障碍的并发症,尤其是心境障碍、焦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毒瘾等。

  鉴别

  由于网游的互动性、归属感、胜任感和影响力感,它对青少年的强化作用非常明显。因为网游提供刺激和娱乐的内在价值,它也可以具有奖赏作用。

  调查结果证明,将网络用于游戏者显示出染上网瘾的更大风险。确实,高风险、潜在风险和正常青少年之间的游戏率差异很大(分别为61.5%、64.5%和45.3%)。这一结果在青少年中比成人中更显著。高风险青少年群体的网游率是正常青少年的两倍(53.5%和28.0%)。另一个因素也会诱使韩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青少年上网,即高学业压力下的紧张生活。由于高考竞争非常激烈,青少年典型的学校生活大部分只局限于学习,没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因而对于饱受学业压力的青少年来说,上网成为主要的减压方法。

  因此,青少年是预防工作的主要目标群体。可惜的是,可用于帮助鉴别高风险青少年的纵向研究还寥寥无几。目前,有一种评估网瘾的自陈式问卷可作为确认高风险青少年的快捷方法,在每学年开始时发放给学生,得分高的会被推荐去咨询或受到老师督察。尽管在这类网瘾测量中得高分的青少年,成瘾的概率很高,但是这种途径并不是没有中途出错的可能。首先,有些青少年不愿暴露自己过度网络使用的事实,不会如实填写问卷。,因此,若过度依赖自陈式测量,会无法识别出“假装正常”的强迫性上网者。其次,需要澄清“哪些人属于高风险青少年”这一基本问题。真正意义上的高风险群体由这样的个体组成:他们目前尚未表现出问题行为,但此后有可能产生不良行为。目前以问卷评估网瘾的方法在确认高风险青少年方面具有局限性,除非这些青少年已经表现出一种或多种不良行为的雏形。因此,需要更多的实证资料来指出哪些是真正的高风险青少年。例如,数据显示,单亲家庭孩子的网瘾发生率比双亲家庭更高。但并不清楚究竟是仅仅在单亲家庭成长构成了风险因素,还是单亲家庭中缺乏家长监督才是风险因素。

  预防方案

  目前的预防方法综合了行为与认知策略,旨在转变网络使用模式并提高自我控制。常采用认知行为团体方案来减少青少年强迫性的长时间上网行为。有一个实例是权(Kwon&Kwon,2002)提出的自我管理训练。

  自我管理训练的主要目标如下:(1)为青少年提供关于网瘾发生率、网瘾的形成模式及相关因素的准确信息;(2)鼓励他自身上网进行自我监督,确定诱发超时上网的环境上的和心理上的前因;(3)促进上网行为的转变,如建立用网规则、逐步减少上网时问、提前计划好其他活动、获取他人支持;(4)教育青少年如何处理压力,增加其他娱乐或特长活动。这一方案历时六周,每周有90分钟的咨询面谈,适于七至九人的团体。这一心理教育方案更强调有关网络使用的自我导向的行为改变,而不是提高个人及社交的效能。为了检验其有效性,采取了随机对照组检验,并在落实方案前、落实方案后及三个月后分别进行评估。自我管理训练对于减少上网时间和加强自我控制是有效的,但在降低网瘾严重程度方面效果较差。李(Lee,2001)提出了一个相似的改良方案,其中包括父母训练和认知重构。1

风险青少年

图文简介

大量研究探讨了那些被认为依赖网络者的人格特质,大部分采用大学生和成人样本。高风险青少年群体的网游率是正常青少年的两倍(。目前,有一种评估网瘾的自陈式问卷可作为确认高风险青少年的快捷方法,在每学年开始时发放给学生,得分高的会被推荐去咨询或受到老师督察。首先,有些青少年不愿暴露自己过度网络使用的事实,不会如实填写问卷。目前以问卷评估网瘾的方法在确认高风险青少年方面具有局限性,除非这些青少年已经表现出一种或多种不良行为的雏形。1)为青少年提供关于网瘾发生率、网瘾的形成模式及相关因素的准确信息。4)教育青少年如何处理压力,增加其他娱乐或特长活动。这一心理教育方案更强调有关网络使用的自我导向的行为改变,而不是提高个人及社交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