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迷津学习是一种动作学习和空间定位学习。
将个体置于一种错综复杂的迷路情境(如迷津、迷宫)中,经由尝试错误的方式,逐渐学会避免断路而选择通路,然后再逐渐分辨出迂径和捷径,最后学到自起点到终点完全无误的地步。
应用
迷津学习便于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可用来研究动物及人类动作和空间定位学习过程的一般规律、特点和个体差异。
迷津或迷宫是由起点箱到目的箱的一条正确通路和一些盲巷构成的实验装置,从迷津起点走到终点算一遍学习,连续三遍不进盲巷才算学会。学习进度以正确走完迷津所需时间和错误(进入盲巷)的次数作为指标。主试记录从开始到学会的遍数和每遍的时间和错误。主试要根据实验目的和被试的能力水平,选择难度(复杂程度)适当的迷津。
最早用迷津研究大鼠认知学习的是托尔曼(Edward Tolman)。在他看来,老鼠在复杂迷宫中跑来跑去学到的不是一连串左转和右转的反应,而是发展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一种迷宫布局的心理表征。学习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目的的行为,是对“符号完型”的认知。他将学习和作业区分开,认为动物学到的知识不一定总会表现出来。实验证明,大鼠没有食物奖励,仅仅通过对迷津的探索便能获得有关迷津路径的知识。因为当适当的动机条件在后来出现(如给动物提供终端目标的奖赏),动物完成迷津任务的正确率就会跟一开始就得到奖赏的对照组一样。1据此,托尔曼提出,外在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不强化也会出现学习。在此实验中,动物在未获得强化前学习已出现,只不过为表现出来,他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潜伏学习。潜伏学习的事实也证明学习并不是S-R之间的直接联结,在未受奖励的学习期间,认知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迷津学习
图文简介
迷津学习是一种动作学习和空间定位学习。迷津学习便于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可用来研究动物及人类动作和空间定位学习过程的一般规律、特点和个体差异。最早用迷津研究大鼠认知学习的是托尔曼(Edward Tolman)。在他看来,老鼠在复杂迷宫中跑来跑去学到的不是一连串左转和右转的反应,而是发展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一种迷宫布局的心理表征。1据此,托尔曼提出,外在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不强化也会出现学习。在此实验中,动物在未获得强化前学习已出现,只不过为表现出来,他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潜伏学习。潜伏学习的事实也证明学习并不是S-R之间的直接联结,在未受奖励的学习期间,认知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 来源: 科普中国
- 上传时间: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