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儿童自杀第一大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平均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这种让亲者痛不欲生的消息在互联网上铺天盖地,通过百度搜索“儿童 自杀”,显示有945万个相关信息,而“学生 自杀”的搜索结果为1280万个。

如花初绽的少年,为何要选择不归路?《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认为,中小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家庭矛盾(33%)、学业压力(26%)、师生矛盾(16%)、心理问题(10%)、情感纠纷(5%)、校园欺凌(4%)、其他问题(6%)。而笔者认为,现今社会上,很多孩子说跳楼就跳楼、想自残就自残,是本人的抗打击能力差所致。归根结底是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抗压和抗打击能力训练不够,导致孩子没有责任心,不知道如何去承担责任,也缺少对抗和消融来自外界的打击和压力的能力。

孩子的这种状况,首先是家长造成的。相当多的家长将孩子视若珍宝,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缺少对孩子进行责任心和抗压、抗打击能力的训练。尤其是“421”家庭,一家人围着孩子转,孩子是每个人心中的上帝,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直到他陨落,骤然生悲,而未意识到这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回报。在温室蜜罐中长大的孩子,往往靠威胁父母和别人遂愿,陋习根深蒂固而不自觉。

我们在日常该如何锻炼孩子的抗压、抗打击能力呢?参加集体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比如,集体跑操、竞技比赛,都会锻炼孩子的抗打击能力和抗压能力。但是很多家长因为孩子在校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时造成磕磕碰碰的一点小外伤就去找学校告老师,学校和老师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只能选择不去组织相关活动。那么,孩子的抗压、抗打击能力便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和强化。如此,当他遇到不顺意的事时,无论事出何因,总会一意孤行,也难免走极端,自戕或伤人,而不考虑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

所以说,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当中,孩子抗打击能力和抗压能力的训练是教育过程当中的重中之重,其可采取方式方法亦多种多样,而目的就是要帮助孩子理解和明白该如何承担责任,经得起考验和打击。

作者:徐浩菖 泓宝国书院院长

审核专家:许东明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编辑:裴红军 赵鹏

有意训练孩子抗压抗打击能力方可避免走极端

图文简介

如花初绽的少年,为何要选择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