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碱是痛风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其价格相对来说比较便宜。但近日有报道称,痛风患者网购秋水仙碱,服用后导致肝衰竭,引发了痛风患者的恐慌。秋水仙碱的副作用这么大,到底还能不能用于治疗痛风呢?

点击下载本组图片

2015年3月12日,贵州省锦屏县中医医院组织院内资深医务人员深入该县彦洞乡开展“春天送健康免费义诊”活动,医生正在给一名痛风群众针灸。

(杨函祥/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3965或021-63519288】

秋水仙碱,一种生物碱,因最初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提取出来而得名,也称秋水仙素。该物质易溶于水、乙醇和氯仿。秋水仙碱可以制成一种叫做“秋水仙碱片”的药品,常被用于治疗急性痛风,也有抗肿瘤作用。

秋水仙碱既然可以用于治疗痛风,那么为何还会导致肝衰竭呢?其实,用秋水仙碱治疗痛风,用法、用量非常讲究,一不小心吃错了,良药就会变成毒药,它的副作用不可小觑。法国国家药品安全局表示,秋水仙碱在人体器官内的累积会产生毒副作用,用于有效治疗和引发毒副作用的剂量只有一线之差。秋水仙碱中毒症状与砷中毒类似:中毒后2~5小时出现症状,包括口渴、喉咙有烧灼感、发热、呕吐、腹泻、腹疼和肾衰竭,随后伴有呼吸衰竭并引起死亡。

更可怕的是,对于秋水仙碱的中毒,目前尚没有针对性的解毒剂,主要是支持治疗。武进医院特聘急救专家教授岳茂兴介绍,服用秋水仙碱6~8毫克即可引起严重的中毒反应,服毒量大者预后不好,剂量太大的话救治希望渺茫,若伴发多器官衰竭,那就回天无术了。

而报道中的患者之所以出现肝衰竭,很可能是按照网购药物附带说明书提示的陈旧服用方法所致,即痛风急性期每小时1毫克(1片),最多可每日6片。这种治疗方法虽有明显的镇痛和消炎效果,但同时也有明显的腹泻、腹痛、骨髓抑制、肝肾损害等副作用。

那么,患者如何正确地服用秋水仙?秋水仙碱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服用药物时必须得十二分小心。目前指南推荐的用法是:一开始先服两片(1毫克),1小时后再服一片,12小时后开始规律用药,每天2~3片。慢性痛风患者可以在使用降尿酸药物基础上,每天口服小剂量秋水仙碱(0.5~1毫克)至少3个月,这样可有效预防痛风发作。还要注意,要避免秋水仙碱与竞争性抑制肝酶的药物合用,如克拉霉素、红霉素、环孢霉素、氟康唑、维拉帕米、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70岁以上老人,建议服用剂量减半。

因此,秋水仙碱毒性虽大,但痛风患者也不必因噎废食,只要按照医嘱正确服用,肝功能受损的几率还是很低的。在服用秋水仙碱期间,通常医生会安排定期的肝功能随访,一旦遇到肝损害的情况,会让患者及时停用秋水仙碱,加用保肝药物,肝功能可较快恢复至正常范围,所以患者不用过分担心。

本文由广东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张光峰进行科学性把关。专家擅长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血管炎等各种风湿性疾病及内科其他疑难杂症的诊治。

痛风患者如何服用秋水仙碱?用法、用量有讲究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