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越来越离不开各种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它们极大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扰。你一定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各种充电线太多、太杂,要用的时候却想不起来放在了哪里,借别人的充电线来用却发现不配套。无线充电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点击下载本组图片

2019年6月27日,一种新型的“智能坐凳”首次出现在上海苏州河长宁段沿河步道,该坐凳表面有太阳能光伏板吸收能量,还具有无线充电、蓝牙模块、WLAN、音响、LED感应灯等多种便民的智能功能。(杨建正/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3965或021-63519288。)

无线充电是在没有实体电线连接的情况下,通过电磁场或者电磁波来为用电设备进行充电。目前无线充电的主流技术有三种,电磁感应式、电磁共振式和无线电波式。首先是电磁感应式,这种方法类似高中学过的变压器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在系统的一侧放上发射线圈,另一侧放上接收线圈。在发射线圈通入交变电流,接收线圈就会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产生感应电流,这样就达到用无线方式进行电能传输的目的;其次是电磁共振式,在电磁系统中,如果将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分别作为发射器和接收器,在它们以同一频率振动时,接收器就可以从发射器产生的电磁场获得能量,再转换成电流来为设备供电;最后是无线电波式,这种方法需要在电源处放置一个电磁波发生器,通过发射天线将电磁波传出,另一端的接收天线接收到电磁波信号后再转换成电能,供用电设备来使用。

上述三种无线充电方法虽然各有神通,但它们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电磁感应式的充电效率很高,但是充电距离却很短,只有几毫米左右,往往需要将电器和充电板紧贴;电磁共振式的充电距离相较感应式远了一些,可以达到几厘米至几十厘米,但是充电效率又比前者低了许多;无线电波式的充电距离很远,在几米以内都可传输,但是其发射的电磁波容易受到干扰。

本文由北京印刷学院物理系副教授李蜜丹进行科学性把关。

无线充电更便利,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