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被激烈的闹钟铃声或别人粗暴的方式喊醒,然后双眼无神,不在状态,甚至会大发雷霆。那么,为什么这种“杀伤性叫醒”方式让人反感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起床是一个过程,在被叫醒的那一刻,我们的大脑需要完成一系列转换:环境安全检查→潜意识切换→神经系统启动→四肢苏醒。当潜意识接收到“醒来”的指令后,它会先检查一下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如果安全感很充足,才会平稳醒来。

“杀伤性叫醒”往往使用粗暴的方式打断正常的起床程序,因而带来糟糕的体验。《健康时报》指出,人在睡眠中对环境的安全感要求非常高,“杀伤性叫醒”往往会剥夺这种安全感,潜意识在检查环境时就觉得不安全,于是人在极度不安、恐慌、焦虑的环境中醒来,就会出现一些防御行为,比如攻击叫醒人,冷漠麻木,或者情绪崩溃,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起床气”。

所以,“杀伤性叫醒”方式并不可取,很容易令人在潜意识中形成深层的惊悚,导致神经系统的紊乱,轻则让人变得浑浑噩噩,重则会变得很有攻击性,长久下来容易带来神经或心理的问题。

现代人起床困难是一个普遍现象,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环境来唤醒“起床”意识。那么,什么样的叫醒方式才是最健康最有效的?不妨采用温柔的闹钟铃声。相较于粗暴叫醒方式,温和叫醒方式对人体影响较小,因此应该选择温和的、刺激性小的方式来达到“叫醒”的目的。最温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由远到近、由弱到强的闹钟铃声,比如鸟鸣、水流,或自己喜欢的轻缓音乐,能逐渐唤醒意识。

起床气,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睡眠惯性”,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博尔德分校教授肯尼斯·赖特表示,睡眠惯性会削弱判断力、记忆力、反应速度、警觉性,人的注意力会降低,甚至连开灯之类的小事都办不到。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表明,睡眠惯性通常要2~4小时才完全消失,认知能力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要避免起床气的影响,就要调节入睡和起床的周期,使之尽量接近自然醒。

本文由解放军第三七一医院心理咨询中心二级心理咨询师李献红进行科学性把关。专家擅长婚恋情感咨询、情绪管理、青年少不良行为改善、职场减压等。

起床太费劲 “杀伤性叫醒”不是好招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