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很多人都知道,初春的时候要多穿点,不应急于脱掉棉衣。而“春捂”具体应该怎样做呢?捂对了,不生杂病,而捂错了,就有可能是“没病找病”了。

点击下载本组图片

2012年2月28日,安徽巢湖市民在寒风中出行。(徐振华/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首先,判断捂与不捂的时机,要把握“8、15”原则。原则中的“8”是指,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不应减衣;“15”则是指,一般来说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对儿童、老人来说尤其应该注意这点。并且,女性在16℃以下最好不穿裙装。此外,冷空气来前24~48小时注意增加衣物,因为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温度变化密切相关。

其次,春捂要捂重点部位。总体来说,人体下半部血液循环比上半部差,有“寒多自下而生”的说法,唐代药师孙思邈也主张“下厚上薄”。具体来说,这几个部位需要被重点保护:

1.脚部。“寒从脚起”这个说法是指,足底是对外界最敏感的地方。而脚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也是人体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因此,早春时,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点、暖和点,不要换得太快、脱得太早,更不要早早穿上凉鞋“秀”玉足。此外,最好在睡前泡泡脚,这样不但能消除一天的疲劳,放松身体,还能促进血液循环,给身体补充能量。泡脚时,水位应至少没过脚踝,温度保持在38~40℃为宜,每次可泡脚15~20分钟。

2.腰腹部。腰部经常容易受到寒冷侵袭,造成腰背部肌肉紧张而引起腰背部疼痛。早春时节最好不要穿露脐装,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注意。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较大,经期妇女也要小心。

3.颈肩部。现在颈椎病患者越来越多,很大一部分是颈型颈椎病,以肌肉受损为主,一旦受凉,颈部不适的症状就会加重。而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寒冷刺激而引起不适,就像夏天吹空调容易引起肩关节不适一样,因此应注意肩颈部保暖。

总之,四肢各个关节都应该注意保暧,特别是踝关节、肩关节和膝关节。关键部位保护好,才能达到春捂的效果。

作者: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吴萍

“达医晓护”供稿

春捂应该怎么捂?捂好关键部位、把握“8、15”原则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