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生长在一个开放的自然环境中,它既能够利用日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环境资源构建自身,形成产量。同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不良环境的影响而使小麦生长发育受阻或减产。针对这种情况,农民朋友该怎样防灾减灾呢,山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山西农科110特聘专家、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董方红为农民朋友做了相关介绍。
记者:董老师,在上一期的节目中您给农民朋友介绍了五项关于抗旱减灾的技术,那么针对这五项技术,您能做一下详细介绍么?
董方红(以下简称董):好的,那咱们今天就对抗旱减灾技术一一做一下详细介绍:
耕作蓄水保墒技术
耕作蓄水保墒技术主要可采取五种方法:四早三多 纳雨蓄墒;深浅轮耕 以土蓄水;深松浅耕 蓄墒保墒;秸秆覆盖 蓄墒保墒;保护性耕作 培土增墒。
1、四早三多 纳雨蓄墒
“四早三多”蓄水保墒技术:即早灭茬、早深耕、早细犁、早带耙、多浅犁、多细犁,多耙地(“四早”:早灭茬,破土保表墒;早深耕,纳雨贮深墒;早细犁,破垡活土匀墒;早带耙,立足秋旱收全墒。“三多”:多浅犁有利于晒垡纳雨,多细犁有利于破垡活土,多耙地有利于滴雨归田。)。
具体做法:麦收后立即浅耕灭茬,伏前抢时深耕,伏季雨后多犁,立秋后少犁多耙,播前无雨只耙不犁。
技术原则:“早中求适时,多中求适量”。
2、深浅轮耕 以土蓄水
深耕可以打破犁底层,增加透水性,加大蓄水量,并能促进根系下扎和扩大根系吸收范围,提高水肥利用率。但深耕一定要因地因时制宜,一般在整地早、降水多、墒情足的年份宜深耕,耕深22~25厘米,耕后接着耙实、耢平。耕后少雨干旱,往往会因土壤不实而严重失墒,以至耕多深干多深,结果深耕不如浅耕好。实践证明,旱地小麦在3~4年时间里,遇足墒深耕一年,以后浅耕2~3年,既能达到深耕改土的目的,又增加了沉土保墒的机会,是旱麦增产的重要措施。
3、深松浅耕 蓄墒保墒
方法为:麦收后立即采用拖拉机牵引的深松机深松30~35厘米,但不翻土,可打破犁底层,积蓄深层水。在伏雨较多年份深松不翻土耕作法易滋生杂草,需用除草剂除草。深松可和浅耕耙耱结合,更利于灭草保墒。
4、秸秆覆盖 蓄墒保墒
在小麦休闲期裸土上覆盖一层麦草或豆科牧草,形成太阳辐射与土壤之间的隔离层,使休闲期土壤水分循环,由全开放式变为封闭、半封闭式,既降低了地表温度,又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据测定,5厘米深度日平均地温较不覆盖者平均降低2.8℃,中午达4.6℃,通过连续残茬覆盖还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孔隙度。
收割机收获时留高茬,然后用行走式秸秆粉碎机将麦秸粉碎,撒盖于地表面。亩覆250千克麦秸才有明显保墒效果,一般亩产150千克以上籽粒产量才能保证有250千克的麦草覆盖。
休闲期盖草可在雨季不进行深耕,待立秋前后,雨季已过再进行深耕,同时将粉碎腐烂的麦秸翻入土中,耕后耙耱,遇雨即耙。
5、保护性耕作技术
技术要点:秸秆粉碎覆盖—深松或免耕—化学除草—免耕播种—田间管理。
具体做法:秸秆粉碎作业,一般在休闲期杂草长到10厘米左右时进行,这样秸秆干燥,纤维弱化,粉碎效果好,同时消灭了杂草。秸秆覆盖均匀,粉碎长度小于15厘米;深松一般选用局部深松方式,以造成虚实并存的土壤结构,虚部蓄水,实部导水,深度要求30厘米左右,最好隔年深松或3~5年深松一次;化学除草宜在杂草生长到10厘米左右时,播前20天不宜化学除草,以防药剂残毒影响出苗;播前对于秸秆覆盖量大,地表不平整的地块可进行浅松、耙地或浅旋等表土作业,以提高播种质量;播种采用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项工作。
记:覆膜保墒技术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董:覆膜保墒技术主要有三种方法:膜上穴播保墒技术;穴播膜上覆土保墒技术;垄盖膜侧条播保墒技术。
1、全膜穴播覆土技术
技术特点:平作、全覆盖、穴播、覆土、一次覆膜多茬使用。
技术要点:膜上覆土厚度0.5~1厘米,膜幅宽70厘米种4行,幅宽120厘米种7行,膜间紧接不留间距,亩穴数3万左右,每穴4~10粒,可视密度需求调节穴播机的穴粒数。播种最好同膜同向,减少种植穴和地膜孔错位。选用厚度为0.008~0.01毫米的高强地膜,地膜亩用量5千克左右。成熟后低茬收割,留膜接种下茬,下茬播前尽早化学灭草或人工除草,一次覆膜可用三茬。
2、垄盖膜侧条播小麦技术特点
即垄盖沟播膜际精播技术,是一种的半覆盖栽培技术,覆膜一般用一茬。
技术要点:先起垄覆膜、后在垄沟种两行小麦。垄顶弧型,垄上盖膜,垄高10厘米,垄底宽25~30厘米,垄间种植沟宽30厘米,膜两边各压土5厘米宽,垄沟膜两侧种两行小麦,行距(或膜间距)20厘米,每带总宽55~60厘米。可用40厘米宽、0.01毫米厚的地膜,亩用膜量3千克左右。膜两侧压实不留边,垄膜每3~4米打一土腰带,以防大风揭膜。
记:以肥调水技术的方法是什么?
董:(1)轮作培肥:强调与豆科等养地作物轮作,减少连作。 尤其强调将养地作物(如豆类、油菜)、饲料作物(如苜蓿等)、短时性松土作物(马铃薯等)、休闲纳入轮作体系。
应减少回茬麦种植比例。因为常常造成干旱“两茬不如一茬收”。
(2)配方施肥、增施磷肥:
增施磷肥:充分发挥磷肥在促扎根、促深层用水、促粒重方面的作用,氮:磷比以1:0.8~1为宜;
总施肥量:亩产250kg左右的露地栽培小麦,一般亩施腐熟有机肥1.5~3吨、纯氮8千克、P2O 56千克,以此为基础,可根据产量和地力水平酌情增减2千克/亩左右,地膜小麦施肥量可高出露地20%~40%。
施肥方法:可在播前3~5天将全部肥料“一炮轰”做基肥翻埋施入。弱苗田和脱肥田可趁墒少量追肥。
记:沟播探墒技术该怎么进行?
董:1、技术模式:
采用灭茬、开沟、施肥、播种,镇压为一体的免耕探墒沟播机进行深开沟、深施肥、浅覆土播种,播后形成沟深8厘米,垄高12厘米,沟底到垄顶20厘米,宽行22~28厘米,窄行10~12厘米,平均行距15~20厘米的种植模式。
2、技术特点:
(1)耠干种湿,抗旱保全苗。沟播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深开沟浅覆土,使种子播种在湿土中,同时由于使用新型播种机,用直刀开沟器代替了旋耕刀,并且能使表层干土和秸秆残茬抛到垄背上,实现净土播种,避免了旋耕使干湿土及秸秆残茬混合影响到种子发芽出土,确保苗全,苗齐、苗壮。
(2)免耕缩行,群体充足,个体健壮。相对于传统的种植技术,该技术是沟内切土播种,垄背免耕,土层硬实,利于保墒;同时平均行距缩小10厘米左右,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确保群体、个体发展空间,为提高亩成穗数,为形成大穗大粒提供有利条件。
(3)播后镇压,促苗早发。播后镇压轮在苗带有效镇压,促进了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有利于种子早萌发,早出苗,早生长。
(4)起垄沟播,集雨抗旱防冻。采用探墒沟播机播种后,形成了垄和沟,小麦种在沟内,降雨形成的径流自然流到沟内,使无效降雨变有效降雨,利于小麦抗旱促长。同时形成的垄沟,可有效防止冬季冷空气侵蚀,具有抗寒防冻作用,促进小麦安全越冬。
(5)宽窄行播种,通风透光。采用探墒沟播机播种后,形成了宽窄行种植,有利于后期通风透光,提高光合效率,防止小麦倒伏,尤其对于高产田和丰水年份具有重要意义。
(6)深施化肥,节肥高效。宽窄行探墒沟播栽培技术采取施肥播种一次完成,并且施肥层在窄行中间苗带下3~5厘米处,实现了化肥深施,提高了肥效,减少了撒施化肥造成的浪费。
(7)简化环节,节约成本。完成的播种模式,简化了秸秆粉碎还田、播前旋耕整地、撒施化肥等多个环节,节时省工节本。
(8)适应性广,操作简单。宽窄行探墒沟播栽培技术适应性广,无论旱地水地,无论肥旱地还是瘠薄地,无论正茬地还是回茬地均可实施。宽窄行探墒沟播复式作业,一次完成,操作简单。
记:节水栽培技术具体方法是什么?
董:旱地麦田依赖天然降水,而山西全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因此,天然降水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耗散大是限制小麦光能利用和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水分调控是旱地小麦管理的核心,充分贮蓄天然降水,合理用水,千方百计保水,建立和发展蓄水保墒抗旱耕作栽培技术体系,提高降水生产效率,是山西旱地小麦发展的重要途径。
(1)选用抗旱品种,以种济水
目前主要品种有:临旱536、运旱20410、运旱618、晋麦92号、长6359、长6878 、晋麦76号等。
据各地对比调查,种植抗旱品种比种植不抗旱的品种,一般增产20%~30%。
(2)适期适量播种,以苗节水
旱地小麦群体自动调节能力差,其适宜的播种期和播种量范围相应地比水浇地小麦要窄;通过适时、适量播种,建立苗、株、穗、粒合理的节水省肥型的群体结构,是旱麦增产的中心环节。实践证明,冬性品种应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6~18℃时播种,这样,可以保证冬前0℃以上有效积温在600℃以上,冬前达到5~7片叶、3~4个分蘖、7~8条次生根;弱冬性品种可适当晚播3~5天。
地膜冬小麦应较露地迟播7~10天。
(3)适时耙耱镇压,以实保水
冬前适时耙耱、镇压,弥补裂缝,踏实土壤,减少水分蒸发。
镇压的原则:压干不压湿,压旺不压弱,压软不压硬。土壤板结或冻结太硬,温度过低时镇压伤苗太重,苗太弱不经压,地湿压易板结。
春天顶凌耙地,可减少春季升温风大耗墒,或结合锄草进行锄地。如早春表土过干时,亦可镇压提墒,助苗返青。
(4)强化田间管理 抗旱节水
冬春划锄耙耱:露地冬小麦秋冬季和早春进行1~2次划锄或耙耱,可保墒、除草、破板结。旺苗田可采取适度浅耕断根、冬季重磙镇压的办法。以促下控上、减少无效小蘖,减少水分的无谓消耗。冬季地表有裂缝、且表层未完全冻实时,秋冬可镇压保墒。春季拔节期前后进行一次除草,减少草麦争水。有旺长倒伏趋势麦田,可在拔节初喷0.5%的矮状素或用轻型石磙碾压,以降低重心,提高水分利用率。
作者:石慧芳
编辑:石慧芳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 董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