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冬之后,不少驾驶员常常会在交通广播中听到“团雾”这个词。团雾一旦出现,便会给交通出行带来极大危险。那么,团雾到底是什么?它都有哪些特征?路遇团雾应该怎么做呢?
团雾是受局部地区微气候环境的影响,在大雾中数十米到上百米的局部范围内出现的雾气更浓、能见度更低的雾。
团雾本质上也是雾,但与大雾弥漫不同,团雾的范围更小。团雾就像一朵落在地上的“云彩”,团雾外视线良好,团雾内四顾朦胧;团雾的能见度很低,一般只有十至二十米;覆盖范围呈一段一段的形态,有的地方少,有的地方很浓;此外,团雾的大小也不一致,一般来说,大的团雾可覆盖约五公里,小的团雾仅有一公里。
深秋和冬季易出现团雾,且团雾一般出现在昼夜温差较大、无风的夜间,尤其易出现在清晨。由于团雾与局部小气候环境、地面粗糙度等关系密切,郊区和乡村比城市更容易出现团雾,比较空旷的高速公路路段也容易出现团雾。这是因为高速公路上白昼与夜晚的温差比市区大,白天太阳辐射,气温高,晚上、凌晨气温骤降,就容易产生团雾。
团雾被称为高速路上的“流动杀手”,并具有突发性强、预测困难等特点,极易造成驾驶人在行车时骤然失去视线、应对不及时的情况,从而导致交通事故。那么,在遇到团雾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进入团雾区域千万要保持冷静,在距离和车道满足变道条件的前提下,减速驶入最右侧车道,就近缓慢驶出高速或进入服务区暂避。还应注意的是,在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100米时,时速不要超过60公里;当能见度小于100米、大于50米时,时速不要超过40公里。同时,与前车保持的距离应为正常车距的2至3倍。
其次,如在途中遇突发团雾,要减速行驶,并迅速打开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间歇采取鸣笛措施向其它车辆示警。当遇到前方事故,无法行驶时,应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车上人员应迅速转移至右侧护栏外的安全地带。
本文由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琳娜进行科学性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