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是在不适宜植物生长发育的严寒季节和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进行作物栽培而建造的生产设施,由于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加之设施本身封闭性的特点,其生态环境条件已经远不同于露地的环境条件。

1.室内外温度差异大

日光温室在白天有太阳光照射的条件下,一般气温在25℃~28℃,11:00~14:00在不放风的条件下可达到32℃~38℃,天气晴好,可高达45℃以上,而夜间用草帘覆盖气温只有8℃~10℃,如遇低温天气,夜间温度会更低。地面处温度一般比室内2米高处的温度低3℃~5℃,室内作物架面高大时,温度差异性更大。白天地温可比空气温度低5℃~8℃, 10厘米以下土壤温度更低,地温低是制约室内作物生长发育、产量效益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冬季会经常受到寒流、冰雪、大风、低温、甚至是长期阴冷等恶劣气候的影响,室内气温、地温经常骤然下降,大幅度降温,会引起枝叶和根系生理性障碍现象频繁发生。

2.光照分布不均匀,差异显著

太阳光是一切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质的能源,也是温室热量平衡之源。绿色作物要维持较高的光合效能,其光照强度应达到3~6万勒克斯。在冬季,太阳的辐射能量,不论是总辐射量,还是作物光合作用时能吸收的生理辐射量,都仅有夏季辐射量的70%左右,设施覆盖薄膜后,阳光的透光率为80%左右,薄膜吸尘、老化后,其透光率又会下降20%~40%。因此,设施内的太阳辐射量,仅有夏季自然光强的30%~40%,2~4万勒克斯,远远低于作物的光饱和点。倘若阴天,设施内光照强度几乎接近于作物的光补偿点。光照弱、光照时间短,是制约设施作物产量、效益的又一主要因素。一般情况下,温室的前部,采光面屋面角大,阳光入射率高,光照较为充足;中间部分,其光照强度可比前部低10%~20%;采光面的后部,屋面角最小,加之温室的后坡、后墙又遮挡了北部与上部散射光的射入,阳光入射量更低,光照强度仅有前部的60%~70%,如不加以调控,会引起严重减产。

3.气体交换差

设施封闭性严密,室(棚)内外空气较少交流或不经常交流,通气不良,会诱发多种不良现象发生。

①白天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很快被作物吸收,由于内外空气流通不便,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及时补充,极易缺乏。缺少二氧化碳,会使光合效能急剧下降,其产品产量、品质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是否能够及时补充并提高温室(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含量,是温室栽培效益高低的最为重要因素。

②设施密闭,土壤呼吸作用及肥料分解发酵释放出的有害气体,特别是氨气、亚硝酸气体等不能及时排除。此类有害气体在温室内达到一定浓度后,就会对室内作物造成危害。

4.湿度大

温室内外空气交流少,空气不流通,土壤蒸发的水分和作物叶片蒸腾排出的水分,都以水蒸气状态积累于室内的空气中,室内空气湿度高,这就为各种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害的侵染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生态环境,极易诱发病害,而且病害种类多,侵染速度快,发病频繁,防治困难。

5.土壤连作障碍严重

①积盐严重,普遍存在土壤盐渍化问题。温室生产期间多次大量地施用肥料,土壤溶液浓度都比一般土壤高,有的超过正常值的5倍以上。因而,在日光温室里极易发生浓度危害。土壤浓度危害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大大降低了作物从土壤中的吸水能力;二是使根受害,褐变或根尖钝齐畸形;三是土壤中本来就不缺少的微量元素却发生了缺少或过剩症状。

②连作障碍严重。由于日光温室移动困难,而且强调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因此同一作物连续多年种植的情况比较普遍,其后果是连作障碍日趋严重。连作障碍可能是由于某种有害物质和有害病原菌在土壤中积累,也可能是某些元素连续多年消耗的结果,还可能是土壤微生物群落异化,土壤老化。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某个原因可能在某些作物上,表现得更为突出一些。



作者:王景华

编辑:李敏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 程季珍

[原创]日光温室内环境与露地环境的差异

图文简介

日光温室是在不适宜植物生长发育的严寒季节和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进行作物栽培而建造的生产设施,由于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加之设施本身封闭性的特点,其生态环境条件已经远不同于露地的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