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床标准
1、床面达到“高、平、直、实”的标准。
即高:床高15厘米~20厘米;平:每10平方米床面内高低差不超过0.5厘米;直:砖道和置床边缘整齐一致,每10延长米弯度误差不超过1厘米;实:置床上实下松,松实适度。特别注意棚边、角的整平工作。
2、床土配制。正确选择壮秧剂或配套肥,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使用,以免发生肥害。(建议一个360平方的标准育秧大棚使用:保定万国产地老大4袋80千克或生根壮根剂配套肥40千克+配套肥与育秧土搅拌均匀。)
3、床土消毒杀菌环节必须高度重视,不管用什么配套肥和壮秩剂都要进行土壤杀菌消毒。如果壮秧剂中带有杀菌剂也要拌入土中,以保证消毒杀菌的效果。
二、摆盘标准
100%采用毯式育秋盘育秧。摆盘前,必须要备齐铝合金靠尺、盘土定量撮、平头抹子、压板、地膜、线绳等提升摆盘质量的工具。
1、摆盘时,必须用靠尺边找平、边摆盘,确保平度。针对苗床因干旱导致开裂的情况,摆盘时应在苗床上上铺层苗床土,可使秋盘与苗床接墒、提墒,同时要保障置床上有0.5厘米左右的土层,确保保盘与置床结合紧密,防止发生“吊死苗”现象。
2、盘土必须使用盘土定量撮,确保盘土厚度达到2厘米以上(约3千克每盘),厚薄一致,用抹子抹平后再用压板压实。
3、用平头抹子抹平盘土后,用压板压实,确保盘土厚薄一致。再用靠尺靠紧,确保盘与盘之间衔接紧密,避免涨盘,出现肥边,不利插秧机上秧。秧盘摆放横平竖直。
4、摆盘结東后,盖上一层塑料薄膜或无纺布,防止滴水导致盘土缺失。同时棚边压实封严,增加棚内温度,加快化冻深度,避免风雪毁坏大棚。
三、播种标准
1、播前准备:备齐相应管理工具,如100平方米接种盘或芽种播量标准测量器、压种器、温度计2~3支,苗床底墒不足的要提早浇透底水,防止后期出现干床现象,标准是苗床湿润15厘米土层为宜,且秩盘表层不产生明水为准。摆盘标准不到位或摆后因其他原因數坏的要及时整改,达到床平、盘整齐一致、底墒足后再播种。
2、播期标准:当气温稳定通过5~6℃开始播种,播期一般在4月5日~4月15日。
3、杀菌消毒:播前用移栽灵等药剂1.5毫升/平方米,稀释1000~1500倍喷雾杀菌消毒。
4、播量标准:种子芽长控制在2mm以内。播前用科普惠农专供产品万家宝1号拌种(每百克拌种75千克左右)晾至不沾手即可播种。最好使用精量电动播种机播种。机插中苗按每穴苗数4~6棵计算,每盘648孔共需播芽种40000粒/盘(平均每孔5粒,种子发芽率90%,机插中苗田间成苗率90%。),机插中苗播种密度为250~260粒芽种/100平方厘米;摆栽用的早育钵苗,播种量按每个钵穴播芽种4~5粒计算确定每盘播种量。
5、覆土标准:播后用压种器将种子压实,使用机械或电动覆土机覆土,覆土最适厚度为0.7厘米。覆土后不使用封闭除草剂。推荐苗后茎叶除草方式水稻1.5-2.5叶期,稗草2-3叶期,10%千金10毫升+48%排草丹25毫升/100平方米,兑水15升/亩喷雾。播种后至出苗前,床表要盖好地膜保温、保湿。早期播种的采用三膜覆盖或其他增温措施。如遇到低温或霜冻,在内利用炭
火金或炭火炉等方法抵御低温冷害。加强大风及降雪期间的护棚工作,保障排水沟渠通畅,确保旱育秧苗。
6、温度计摆放标准:育秩大棚内应摆放温度计测量床温变化情况,温度计分别摆放在距头20m、中间等位置,距中间步道30厘米处,用8#铁线做成支家,播种后放于床面上,秧苗出土后温度计始终放置于秧苗1厘米处。智能化育秧大棚也需按照温度计摆放标准在帮内摆放两只以上温度计,便于温度校正。
四、秧田管理技术标准
根据寒地水稻生产特性,严格按照叶龄进程做好积田管理工作,括膜、压床,根据秧龄及帮内温度适时通风。
第一个时期:种子根发育期
从播种到第一叶露尖,约需7~9天时间,此期突出育苗先育根,育根先育种子根的原则。温度以保温为主,最适温度25~28℃,最低温度不低于10℃,最高不超过32℃。此期一般不浇水,如湿度过大或局部过湿时撤膜散墒,晚上再复上地膜,露种处要适当复土。当80%的苗露尖后,在晚上5时后或次日早晨8时前揭去地膜,严防中午高温时据膜,防止阳光灼伤秧苗。过干处补水,过湿处散墒,顶盖处敲落,露籽处覆土补水。
第二个时期:第一完全叶伸长期
从出苗到第一完全叶展开共需5~7天时间,管理重点是地上部控制第一叶鞘高度不超过3厘米,地下部促发与第一叶同伸的藉叶节5条根系。此期用Ph值为4的酸水普浇一次,棚温控制在22~25℃,最高不超过28℃,及时通风炼苗,水分管理除苗床过干处补水外,一般少浇或不浇水,使苗床保持早育状态。
第三个时期:离乳期
从第二叶露尖到第三叶展开,约需10~14天时间,管理重点是地下部促发不完全叶节8条根系健壮生长,地上部控制好第一叶与第二叶、第二叶与第三叶的叶耳间距各1厘米,防止茎叶徒长。重点是控制温度和水分,温度管理,最高温度不超过25℃,2叶期最适温度为22~24℃,3叶期最适温度为20~22℃,特别在2.5叶期,温度不超过25℃,防止出现早穗现象。此期要大通风炼苗,棚内湿度大时下雨天也要通风练苗。水分管理做到到“三看”浇水,如床土发白、根系发育良好、早晚新叶叶尖不吐水或午间新叶卷曲,则在次日早晨八时前浇水,一次浇透。禁止在中午和晚上浇水。
第四个时期:移栽前准备期
从3.1-3.5叶,时间2~3天,管理重点是控水蹲苗壮根,使秧 苗处于饥渴状态,以利于移栽后发根好、返青快。同时,傲好插前三带工作,移栽前1天带磷肥:每平方米苗床施喷酸酸二铵125~150克,少量喷水使肥料粘在苗床上;带药:要在移栽前2~3天带药,可选择在早晨内露水消失前喷药,40%乐果15毫升/平方米或70%艾美乐6~8克/百平方米或25%阿克泰6~8克/百平方米,兑少量水喷酒防治潜叶蝇;带生物肥(推荐使用万国重茬生根剂),与各种药剂分开时期使用,一般在2.5叶期或在插前5~7天使用万国水稻专用药肥精兑水均匀浇床。
移栽前准备:适龄秧苗在移栽前5~7天昼夜通风炼苗,3~4天开始,在秧苗不发生萎的前提下,停止浇水,蹲苗壮根。
五、秧田管理建议
1、病害防控:如遇低温、寡照、多雨的天气时,特别是连续低温过后开始晴天时,应起早开通风,使秧苗适应由低温立即转为高温的变化,防止立枯病发生;在秧苗1.5叶期和2.5叶期分别浇Ph4.5酸水一次。在水稻1.5-2.5叶期,喷施移栽灵等杀菌剂进行土填消毒后,再用清水洗苗。当昼夜温差变幅较大,夜间栅温8℃以下时,要采取铺设无纺布、烧炭火炉等保温增温措施;早上8时后要及时通风放寒炼苗,避免青枯病的发生。喷施万国产生物菌肥提升秧苗自身素质,起到抗低温冷害的作用。
2、温度管理:温度管理宁低勿高。棚内温度计(两支)摆放要正确,秩苗出土后温度计始终放置于秧苗1厘米处;种子根发育期床面最适温度25~28℃;第一完全叶伸长期1叶叶尖最适温度22~25℃;离乳期2叶叶尖最适温度22~24℃、3叶叶尖最适温度20~22℃、特别在2.5叶期,温度不超过25℃,防止发生早穗现象。
3、水分管理:水分管理宁少勿多,“三看”浇水,促进旱生根系发达。种子根发育期过干处补水,过湿处散墒。揭膜前压磙破顶盖土,露籽处覆土补水;第一完全叶伸长期除苗床过干处补水外,一般少浇或不浇水,使苗床保持旱育状态。离乳期“三看”浇水,若苗床干旱底墒不足,必须在早晨八点前浇水,一次浇透,用水须在晒水池内增温后使用,禁止在中午和晚上浇水。
4、养分管理:为保证秧苗健壮生长,在秧苗1.5叶期、2.5叶期追肥二次,每7~10天追肥一次,每次迫纯氮1克/盘,如硫酸铵25~30克/平方米或尿素12~15克/平方米。可采用茎叶喷雾(兑水100倍用喷灌泵或喷雾器喷施,保证足够水量)或撒施的方法,采用其中一种方法施肥后必须用清水洗苗,以防肥料烧苗,追肥前不能浇水,以免床土含水太多,肥水渗不进去,追肥一定要均匀一致;也可在此期叶面喷施酿造米醋或万国氨基酸类液肥(万国产新一代万家宝精品)各一次,也可使用苗床液体硅肥增强水稻抗逆性。移栽前3~4天,要控水蹲苗。“三带”措施100%落实到位,带肥:移栽前一天施磷酸二铵125~150克/平方米,插多少扬多少,时间过长因二铵浓度过高,容易引起烧苗。施肥时要注意秧苗叶片水分情况,叶片有水珠时容易使肥料粘着在叶面上,产生烧苗,施肥后少量浇水是可使叶片上的二铵打落在床面,二是可使二铵粘在盘土上,防止运秧二铵遗失。
六、水稻插秧期技术标准
1、插前准备
2、插前检查插秧机。插前要对插秧机进行试插及调试、检修和保养,充分发挥插秧机效率和作用。
3、插前做好苗床管理。移栽前3~4天,要控水蹲苗,昼夜通风炼苗。增强秧苗的抗逆性锻炼,提高秧苗素质。
4、本田封闭。封闭药剂选择安全高效的除草剂,实行插前5~7天分期封闭,清水层施药与混浊水层施药要进行区别。水自然沉降到花达水后插秧,确保封闭效果。采用毒土法或甩喷施药,封闭后水层保持3-5厘米,保水5~7天,保障封闭灭草效果。药剂配方和难治杂草的防治技术参考《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植保技术》等。
5、插期标准
以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3℃,地温达14℃时开始插秧。开始插秧为5月10日前后,结東日期为5月25日前后,高产插秧期为5月15日-25日。
6、插秧标准
机械插秧质量标准为早、密、浅、齐、匀、正、直、满。早:做到适时早插;密:合理密植,采用行距30厘米×株距10~13.3厘米,25~33穴/平方米,每穴5~7株;浅:控制插狭深度在2厘米左右,深不超3厘米,浅插泥温高、通气好、养分足,利于扎根返青分。插深小于1厘米,容易漂苗、散苗、倒苗,穗多但穗小,不抗倒伏。插深大于3厘米,就会抑制苗返青和分蘖,尤其是低位节分蘖受抑制明显,高位节晚生分蘗增多,分蘖延迟,分蘖质量差,弱苗插深还会变僵苗。而插秧深度在2厘米左右时,则不出现倒苗、漂苗现象,植株发根较多,生长健壮,分蘗力强,因此,水稻机械插秧深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人工插秧深度1~1.5厘米;齐:栽插深浅齐平,不插高低秧、断头秧;匀:每穴苗数、行距及株距均匀;正:秋苗栽正,不东倒西歪;直:插行要直,行穴距规整;满:播秩到头到边。
7、机械插秧前调道水层,格田水层调整到1厘米左右(田面呈花达水状态)。如田面水过少,插秩机行走因难,插秧机秧爪里容易粘泥,夹住秧苗,秧槽内易塞满杂物,供苗不匀不齐,甚至折苗,造成缺苗严重及植伤。田面水过深,立苗不正,插秧深浅不匀,浮苗缺苗多,插秩机行走过程中易推苗压苗,无法保证插秧质量。
8、插前检查本田沉浆情况,插秧时田面硬度检查方法是食指入田面一节(2厘米左右)深度划沟,周围软泥呈徐徐合拢状态,为最佳的插秧状态。如沉淀不好,田面过于稀软,秧苗插不牢,立秧姿势乱,插秧机推压边行苗(推苗现象),插后秧苗易下陷,影响缓苗和分蘖生长。田面硬度过大,插秧阻力大,容易伤苗,插秧深度变浅,插后痕迹不能及时合拢,造成漂苗、缺苗。
9、周密制定插秋计划及按序插秧,起秋、运秋和插秋配合好,防止中午晒秧,不插隔夜秧。运秧过程尽量减少秧苗的损伤,可以使用运车、运秧架等设备直接运达插秋机附近。采取带土移栽、减少断根、植伤和萎蔫。加秧时避免叶片变形、破碎,以免丢穴少苗。叶片不要沾泥浸水或卷压时间过长,以免伤损秧苗。插秧时应从稻田的下头开始,逐步向向上头推
进,待下一个格田田插完秧以后,上一格田中的水放入下一格田作为护苗水,这样,即节约用水,又提高了水温,还减少肥料流失浪费。
10、适龄壮秧,移栽期秧苗素质的好坏对秧苗返青、分葉影响极大,一般要求机插早育壮苗秋龄为3.1-3.5叶,叶龄30天以上,根白而旺、扁蒲粗壮、叶挺而绿、秋龄适当、整齐均匀、干物质重量高、抗逆能力强的健壮秧苗,这样的秧苗插后返青快、分葉早、生长旺盛。而秧苗素质差的徒长秧苗,插秧后叶片搭拉在水面上,极易受到潜叶蝇的危害,叶片很快烂掉,即使叶片保持完好,撤水后叶片直立非常缓慢,缓苗慢、返青迟,如遇不良环境条件,则死叶、死苗率高。
11、合理密植,插秋的密度(每平方米的基本苗数)应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秧苗素质、气候条件、栽墙水平等综合因素来确定,单位面积基本苗数以计划穗数(平方米收获穗数600穗以上)的1/4~1/5为好。一般土壤肥沃、施肥水平高、供肥能力强、秧苗素质好、气候条件好的地号可适当稀插,平方米基本苗数不宜过多,一般在125株/平方米比较合适,变化范围控制在110~150株/平方米,行、穴距前期以30X×12厘米,后期以30×10厘米为主,5~7株/穴,穴数30~33穴/平方米为宜。而土壤较瘠薄,供肥能力差、气候条件差的地号则可适当增加密度,平方米基本苗数控制在140株/平方米较为适宜,变化范围控制在120~150株/平方米,行、穴距以30×10厘米或23.8X12厘米,6~7株/穴,穴数28~30穴/平方米为宜。
12、插后管理,插后要立即上护苗水,护苗水层深度以不超过心叶为宜,起到防止日晒萎蔫、预防冷害及冻害的作用,促进返青,促使秩苗早返青、早分葉、早生快发。在常温下地表水呈花达水时,秧苗返青所需天数为9~10天;护苗水深度2厘米时,秧苗返青所需天数为6~7天;护苗水深度4厘米时,秧苗返青所需天数为4~5天。在护苗水层深度不超过心叶时,护苗水深每增加2厘米株高增加1厘米,根数增加2条左右。
13、插后3~5天苗返青后立即施墓肥及补苗。施肥量是肥总量的30%,其中,肥总量80%插后4~5天全田施入,另20%(尿素1千克/亩左右)7~9天后看田找施,哪黄施哪,促使肥效反应在6-7叶期(有效分盛葉叶位),促进秋苗早分、快分、多分集,少无效分集。为了延长肥效期,可以用硫酸铵和尿素混配使用,3千克硫酸铵代替1千克尿素。施肥前必须保证田面水层在3~5厘米左右。
14、插后15~20天进行封闭灭草。封闭后水层保持3~5厘米,保水5~7天;一个池子一个池子用药,药液量15升/亩,保障封闭灭草效果。采用毒土法或甩喷施药,封闭后水层保持3~5厘米,保水5~7天,保障封闭灭草效果。
七、水稻本田施肥管理
1、分葉肥:分两次施用,第一次施尿素3千克/亩左右,于返青后立即施入,可使用速溶的硫酸铵2千克代替1千克尿素,加速肥效反应。第二次施分蘖肥1~2千克/亩,于返青后5叶龄期间施用。建议喷施一遍万国水稻专用药肥精,增强分蘖能力。通过追肥调平田面,浅水层3厘米施肥,施后不灌不排,使肥水
渗入土中,再正常灌溉。
2、调节肥:尿素1~1.5千克/亩。在7.1-8叶龄期(6月20日左右)施用。控制施肥量,看田间长势施肥,不能盲目加大施肥量。
3、穗肥:尿素2~3千克/亩,氯化钾3~5千克/亩。在9.1-9.5叶龄期(全田80%茎数的幼穗约为0.5厘米时)施用。要“三看”施肥,浅水层3厘米施肥,自然落干后继续采取间歇灌溉。
4、粒肥:尿素1~1.5千克/亩,在出穗后15天以内施用,主要是看叶色是否褪淡,如抽穗后的叶色比孕穗期淡,要施用粒肥。也可使用万家宝2号代替粒肥。
5、水稻本田水层管理,综合增温措施:晒水池面积占井灌种植面积的2%以上。利用散水槽、长渠道、隔墙式晒水池、叠水板、渠道覆膜、宽浅式渠道、回水灌溉等综合增温措施,保证6月份水稻分蘖期入田水温15℃以上,7月份水稻长穗期入田水温17℃以上,减数分裂期入田水温18℃以上,8月份水稻结实期入田水温20℃以上。
6、水稻返青后,以“浅一湿一干”间歇灌溉为主;在分期灌3~5厘米浅水,以浅水增温促葉,早生快发,待田面无水层湿润时再灌3~5厘米浅水,循环往复至分墓临界期期,期问可选择性的落干2~3次,以促进土壤耕层气体交换。至有效分临界叶位(11叶品种7叶、12叶品种8叶),田间茎数达到计划茎数80%时,撤水晾田5~7天,控制无效分蘖发生,标准是地表呈湿润状态或地表发白呈火柴杆微裂。而后进入间歌灌,3~5厘米水层后停灌,让其自然干,直到地表无水,脚窝尚有浅水时,再灌3~5厘米水层,如此反复。如无低温冷害至出穗前3~4天再晾田1~2天,目的是不断向土中通气,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提高水稻根系活力,做到以水换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保产。进入出穗期,保持水层3~5厘米,齐穗后由浅水层转入间歇灌溉,出穗后30天以上,进入腊熟末期停灌到黄熟初期排干。严防深水淹灌,对于部分低洼地要强行排水,增加晾田的次数,增强根系活力,提高其抗倒伏性、抗病性(尤其其是稻瘟病)。在9月5日左右停灌。
7、田间出现气泡时晾田:进入7、8月份以后气温逐步升高,有些田块(特别是秸秆还田地号、长期淹水地块、硫酸根肥料用量较多的地块)出现冒泡现象时,要及时撒水晾田,进行气体交换,排出田间硫化氢、氨气、甲烷等有毒气体,增加土壤氧气含量,促进根系发育,做到通氧壮根,养根保叶,确保后四片绿叶面积,提高光合生产能力。
8、垫好出水口和更换进水口:水稻插秧后及时垫好出水口,出水口高度5厘米,以防插秧后降雨格田内积水过深淹没水稻秧苗。如果以井灌为主,水温低影响水稻生长,插后灌水时要经常更换进水口,以免长期使用一个进水口,造成水稻贪青晚熟,降低水稻产量和品质。
9、水稻生产全过程(除防冷害外)不可出现大水漫灌或保持深水层5厘米以上的现象。
10、水稻控蘖管理
当水稻田每亩茎数达到计划茎数80%后,开始晒田,或在有效分葉临界期(11叶品种7.5叶龄,6月25日前后;12叶品种8叶龄,6月28日前后)晒田5~7天,控制无效分蘖。如果前期生长量较大、分蘖较多,要以田间茎数为标准,提前开始晒田。标准是田间达到计划划茎数(40~42万株/亩)的80%时(按平均25穴/平方米,每穴有效茎数达到19~20株时,即茎数达到500穴/平方米),开始晒田控蘖。长势好,肥力强的地块,加大晒田力度,地表达到裂痕较大(0.5厘米左右),以达到控東的目的。长势较差,肥力弱的田块,哂田达到地表微裂,再少量覆水。
11、水稻冷害害预防
水稻剑叶叶耳间距在正负5厘米期间,遇到17C以下气温,采用灌18℃以上深水20厘米以上的方式防障碍型冷害,如无符合温度要求的水的条件下,不可采取深水防冷害方式。
现在也可以应用生物菌剂等提高水稻抗冷性,预防冷害。建议使用保定万国的系列菌肥如水稻僵苗必克、药肥精等。
12、水稻叶龄诊断技术的应用。全程使用叶龄诊断技术,田间要立叶齡标记牌,每块田设立2-3处观察点。根据不同叶龄期的具体诊断标准实现标准的田间管理。
13、水稻健身防病技术
根据各种病害防治的最佳时期,进行病害防控。以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协同防治为主,同时采用多元复混配方预防田间混合病害,同时也要注重成本的计算。可以结合叶面喷施叶面肥,但要注意两种以上物质混配时是否影响物质的有效性。根据天气情况和天气预报进行病害防控,做出施药次数的增减以及配方的调整。1、第一遍施药在水稻倒二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主要防控纹枯病、叶瘟病、胡麻叶斑病、细菌性褐班病;主要以广谱杀剂和保护性药剂为主,如50%多菌灵胶悬剂、75%三环唑、25%米鲜胺等配合使用,或选用复配制剂70%稻津,或75%拿敌稳兼防多种病害,叶面肥选取以增强抗冷性等提高水稻抗逆性为主的水稻调节剂或生物制剂。2、第二遍施药在水稻孕穗期至破口期,主要防控纹枯病、鞘腐病、穗颈瘟、褐变穗、胡麻叶班病、细菌性褐斑病。3、第三遍施药在齐穗期至抽穗15天,主要防控褐变穗、穗颈瘟、枝梗瘟、粒瘟、胡麻叶斑病、细菌性褐斑病;第二追和第三可以用70%稻津50克/亩+3%多抗霉素100毫升/亩,20%稻瘟酰胺60毫升/亩+50%多菌灵100克每亩+3%多抗素100毫升/亩,75%拿敌稳15克/+3%多抗霉素100毫升/亩进行防治。叶面肥第二次使用磷酸二氢钾和酿造米醋为主,可添加一些促花保花的徽量元素肥,不应使用含有大量氮素的叶面肥。第三次使用保叶促根的叶面肥。4、施药时须加入透性和延展性的有机硅助剂或者是植物油助剂,提高药效。使用多抗霉素预防褐变穗,同时防稻瘟病。应该做到病害防控无死角,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杜绝麻痹大意思想,以免造成严重后果,重点做好死角田块病害防治工作。尽量不要错过水稻病害防治的最佳时期,同时也要确保雾化效果和防治效果。5、防病以稻瘟、鞠腐病、纹枯病、褐变穗、细菌性褐斑、胡麻叶斑病等混合病害为重点,前期无论有无病害发生,孕穗期防病作为一项常规措施,必须进行一次病害防治(孕期期指的是,11叶品种大约是7月16日左右,12叶品种大约是7月23日左右)。根据天气情况和病害预测预报酌情调整施药次数、时期及配方。
14、水稻本田虫害防治,1、水稻潜叶蝇。要根据6月上、中旬田间虫情调查结果,在幼虫初发期选用70%咇北虫啉水分散剂4~6克/亩或25%阿克泰水分散剂6-8克/亩兑水喷雾,喷药前应将田间水排出,喷药1天后灌水。2、水稻负泥虫。7月上句选用三氟氯氰菊酯(功夫)15-30毫升/亩或溴氰氧菊15-30毫升/亩进行叶面喷雾。3、稻螟蛉。可在幼虫未钻蛀或少量钻蛀前,采用40%毒杀蜱75-100毫升/亩,叶面喷施。
15、水稻本田杂草防除技术
采取以药剂除草为主,清选种子、整平土地、合理灌水、人工除草等为辅的综合灭草技术。1、防除地边、池埂杂草可选用农达、封杀一号等药剂,兑水喷雾,注意防止伤害本田水稻。池埂封闭最佳时间为水整地结束、插秧结束、有效分蘖临界期、穗肥施用完进行3~4次封闭。2、主要消灭稗草、雨久花、泽泻、慈菇、异型莎草等,苗后封闭可选配方60%马歇特乳油每亩100~133毫升加10%醚磺隆可湿性粉剂20克,30%杀稗磷每亩60~70毫升加10%草克星可湿性粉剂6.7克,插秧后15~20天毒土法施用,水层3-5厘米保水5~7天。3、苗后施药,以4叶以上大龄稗草为主的可选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50克/亩等药剂进行防除。4、以慈菇、泽泻为主的可选用48%灭草松(排草丹)杂草出齐后喷施。48%灭草松(排草丹)100毫升加56%二甲四氯30~50毫升草出齐后喷施。这两种配方,施药前撤浅水层,使杂草露出水面,后24小时正常灌水管理。在慈菇5叶期前也可使用2.5%五氟磺草胺(稻杰)油悬浮剂60-80毫升/亩进行防除。
八、水稻长穗期管理技术标准
1、水稻长穗期施肥管理,施用穗肥的目的,主要是增加穎花数和防止其退化,为适时安全抽穗和提高结实率、粒重打好基础。一般穗肥有促花肥和保花肥两种。穗肥施用时期的判断,以倒数2叶长出一半左右时施用,11叶品种9.5叶期,12叶品种10.5叶期,目的是使颖花分化期及减数分裂期见到肥效,以防止花退化、扩大颖壳容积。
2、施肥时要做到三看,一看拔节黄,叶色未褪淡不施,等叶色褪淡再施;二看底叶是否枯萎,如有枯萎,说明根系受损,可先撤水晾田壮根,然后再施肥;三看水稻有无病害(稻瘟病),如有病害,可先用药防治,再施穗肥。如倒2叶期叶色未褪淡。可在倒1叶(剑叶)露尖时看苗施用。
3、穗肥按总体施肥设计,氮肥用全生育期总量的20%(尿素3千克左右),钾肥为全生育期总量的30~40%(氯化钾5千克左右)。穗肥是长穗期调节长勢的肥料,在抽穗前30天左右,茎数比计划茎数多,而且粒数也多,这时对出穗前20天(倒2叶长出1半左右)的第一次穗肥应拖后施用。如遇颖花过多而结实不良的,在抽穗前的孕穗期(剑叶叶枕抽出后)根据叶色及病害测报,可喷施磷酸二氢钾加酿造米醋,以促进抽穗,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
4、如果前期营养生长不足的,晒田后可追施2千克尿素,起到调节生长,促花等作用。
5、水稻长穗期水层管理,长穗期的灌溉管理,必须针对水稻生理、生态需水的要求,及时做好调整,以达到壮根、增温、防害、保证水稻健壮生长、安全抽穗、稳产高产的目的。
6、从幼穗分化到剑叶露尖前这段时间,以间歇灌溉为主,既向水稻供给必需的水分,又必须向土壤补给氧气,排出土壤中发生的有害气体。浅水间歌灌溉即一次灌溉3~5厘米水层,如此反复。此时田间池埂应设立5厘米高的限水口,出现大的降雨或灌水较多时,能够自动排放,防止出现持续深水淹灌,不向根系补氧,出现“根垫”及黑根现象。
7、寒地水稻在长穗期既要壮根壮杆,确保穗大粒多,又要适时防御低温冷害,这是本地灌溉技术的特点。当剑叶部分抽出,灌10厘米左右水层,做好防御障碍型冷害准备,当剑叶叶耳间距正负5厘米期间,即出穗前8~14天范围内,如有17℃以下低温,水层应增加到17厘米以上,防御障碍性冷害。此时期过后恢复浅水灌溉,如有生育过旺、叶色偏深的地块,在抽穗前4~5天,可适当晒田或晾田,促进根系发育,防止倒伏,提早出穗。井灌区应将水温提高到18℃以上,再灌深水防御冷害。
8、水稻长穗期病虫草害防除技术,A、以防颈瘟为重点,在水稻孕穗期采取综合施药并结合万国纹枯必克、水稻发篼灌浆王等进行健身防病。时期是在水稻孕穗初期、末期至抽穗期,在防穗颈瘟的同时注意防褐变穗、纹枯病等病害混合出现,在配方中加入抗菌素药剂进行兼防统治。B、虫害主要有稻螟蛉,又叫稻青虫、青尺、粽子虫,在7月中下旬到8月上中旬发生为害,幼虫白天躲在稻丛中下部,傍晚出来为害,初化的幼虫沿叶脉啃食叶肉,形成白色条纹,三龄以后食量大增,将叶片咬成许多缺刻。幼虫老熟后在稻叶尖端吐丝折叶做成粽子状的三角形叶苞,后咬断叶片,虫苞落在田内,在苞内化蛹,再羽化为成虫。防治措施:利用灯光诱峨捕杀,消除带虫稻草,消灭越冬虫蛹,发生后在三龄期前施药防治,亩用2.5%功夫乳油10~20毫升,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40%乐果乳剂1000倍液,亩用75千克左右喷施。
9、长穗期田间除草作业基本结東,但残余杂草及提埂上的杂草仍不容忽视,要及时拔除田间大草和稗,尤其是慈菇等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要及时人工拔除,割净埂、堤上的杂草,保持田间清洁,防止杂草重复蔓延,并可有效减少病菌和虫源,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10、水稻收获、干燥与与贮藏的技术标准
水稻出穗后最少35天以上,活动积温达750℃以上,达到成熟标准(95%以上颖壳变黄、谷粒定型变硬、米呈透明状或95%以上小穗轴黄化)时,适期进行收割。
种子收获、贮存使用半入水稻收获机收获减少糙米率,种子收获后及时清理、烘干、除芒、除糙、加工、包衣、包装、贮存,种子水分14.5%以下时,一般条件库存,含水量大于14.5%时,暖库贮存。
商品粮收获在水稻抽穗后40天以上,活动积温850℃以上,多数穗颖克变黄,小穂轴及护颖变黄,水稻黄化完熟率95%以上为适宜。
作者:吴正清
编辑:李敏
审核专家:长春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金玄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