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最近比较劳累,出现了发热、流涕等症状,又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去医院就诊,就买了些头孢类的药物口服;张阿姨最近几天总感到有些腹痛并出现腹泻症状,自认为是吃了不洁食物引起的,也买了些头孢类药物口服。头孢类药物中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抗生素,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这些应用抗生素的例子。如今我国抗生素应用管理越来越严格,在很多城市的药店中,如果购买抗生素就一定需要医生处方,医院开抗生素也有剂量和适应症的规定限制。但在很多情况下,很多患者一有发热、腹泻,甚至头痛、头晕等症状,就认为自己是被细菌感染了,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先吃些抗生素,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在这里让我们对抗生素的相关知识做些简单了解。

点击下载本组图片

2012年8月15日,在河南省内黄县一家医院,医务人员在为病人配药。

(刘肖坤/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很早以前,人们发现某些微生物对另外一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就将这种现象称为抗生。在古代,古人会用中草药治疗传染病。虽然这些中药不能被称之为抗生素,但它们对造成疾病流行的微生物有一定的抑制、 杀灭作用。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从某些微生物体内找到了具有抗生作用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称为抗生素。由于最初发现的一些抗生素主要对细菌有杀灭作用,所以人们一度将抗生素称为抗菌素,但是随着抗生素的不断发展,陆续出现了抗病毒、抗衣原体、抗支原体,甚至抗肿瘤的抗生素,显然抗菌素这个称呼不妥,还是抗生素更符合实际。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培养葡萄球菌的营养琼脂平皿受到了青霉菌的污染,青霉菌菌落却能将葡萄球菌溶解,并抑制周边葡萄球菌的生长。经过实验验证,1929年6月,弗莱明把他的发现写成论文并发表,他把这种青霉菌分泌的杀菌物质称为青霉素。在牛津大学主持病理研究工作的澳大利亚病理学家佛罗理和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共同努力,经过过滤、浓缩、提纯、干燥,终于得到了一种黄色粉末,在1941年2月12日,一位43岁患有严重败血症的伦敦警察成为青霉素临床试验的第一人。青霉素的临床应用使一些传染病的死亡率大大下降,无数人的生命得到了拯救。1945年,弗莱明、佛罗理和钱恩三人因在青霉素发现利用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青霉素那近乎神奇的疗效使所有人为之振奋,医生以为千年来祸害了无数人性命的细菌感染将从此可以控制。然而,在青霉素应用了一段时间后,医生发现它的效果变得不再如原来那样好了,曾经用很小剂量青霉素就能控制的肺炎,到后来用很大剂量都仍然毫无效果。大家逐渐认识到,细菌在因适应青霉素而产生变化,这就是现在经常提到的“耐药性”。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随后人们不断发明、合成新的抗生素以对付各种病原菌。现在常用的抗生素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包括有青霉素类,如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又分为Ⅰ-IV代;碳氢霉烯类和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单环类抗生素,如氨曲南。

2.氟喹诺酮类抗菌素药物,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

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

4.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丁氨卡那霉素。

5.其他类,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利福霉素类、多肽类、磺胺类、甲硝唑类等。

抗生素是抗感染的有力武器,但对任何药物都应一分为二来看待,用的不合理也会产生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使用抗生素应持慎重态度。我们该如何选择及合理应用抗生素?

1.正确选择抗生素。根据疾病种类,应选择针对此病常规的有效药物,并考虑疾病在当地的耐药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如病程较长或病情严重,应该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如仅为流涕、鼻塞、发热等感冒症状,没有明确细菌感染可能可以不用抗生素。如本文提到的小王和张阿姨,在没有医生指导和明确疾病原因的情况下,自行服用抗生素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治疗轻、中度感染时尽量口服给药;对严重感染则应采用静脉给药,静脉给药有间断给药法、持续给药法等。

3.合理掌握剂量。一般患者可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抗生素的剂量,对新生儿、肾脏、肝脏功能不全者需做剂量调整。

4.掌握疗程。一般抗生素宜使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2~3天。有研究认为,用药4~5天能够产生最大的抗菌效果,但超过10天就有耐药的风险了。

5.如果急性感染在用药48~72小时后临床效果欠佳,可考虑调整用药,使用抗生素不可用用停停、停停用用,也不能过于频繁调换抗生素,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造成疾病的反复,延误治疗。

6.对于肾功能不全、烧伤、脓毒症、肥胖患者和新生儿来说,因为这类人群体内环境变化、血管组织间隙液体分布改变、药物代谢排泄能力的改变,他们与普通患者有着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对这类患者我们可以根据PK/PD合理调整抗生素的剂量及给药方式,比如使用时间依赖性抗生素(β-内酰胺类)时,可以用持续给药的方式代替间断给药的方式,用更小剂量的药物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学敏

“达医晓护”供稿

服用抗生素有讲究 一文读懂抗生素的“前世今生”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