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的医学专业术语叫口腔洁治术,根据洁治位置,分龈上洁治和龈下洁治。通常我们说的龈上洁治是指利用超声波高频率的震荡来击碎牙石,然后对牙面进行水雾冲洗;龈下洁治则主要是应用龈下刮治器对龈沟(牙龈与牙之间的部位)进行清洁和刮治。

我们为什么要洗牙呢?这是因为,进食之后由于遗留的食物残渣与口腔内的细菌相互作用,会形成牙菌斑,造成龋齿(通常人们所说的蛀牙)的发生。一般来说,正确的刷牙方式能够清除牙齿和舌苔表面的食物残渣与菌斑,但一些顽固性的牙菌斑与唾液中的矿物质协同,钙化成为牙结石,对牙周组织造成威胁,容易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而牙结石更容易吸收大量细菌毒素,最终引起牙周炎症、牙龈水肿出血,如果炎症不得到控制,时间久了还会引起牙龈萎缩、牙槽骨遭破坏、牙齿松动脱落等牙周病的发生。

点击下载本组图片

2016年7月27日,医护人员在为部队官兵进行口腔牙齿义诊。

(王继林/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牙周病不仅直接危害口腔咀嚼效能,影响美观和发音等,作为口腔内长期慢性、持续性的感染源,还可引发人体的慢性炎症和免疫反应,对系统性全身健康会造成间接地损害。轻度牙周炎(假性牙周袋)只需要龈上洁治,严重的牙周炎就需要龈上与龈下洁治的“双剑合璧”了。因此,为了避免牙结石堆积、牙龈出血、牙齿松动脱落,我们需要定期洗牙,维护牙周健康,预防牙周病。关于洗牙,有这些注意事项:

洗牙前,应关注患者个人情况,比如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等系统疾病(这些情况都不适宜洗牙),以及有无药物过敏或者是正在服用的药物等。口腔医生会根据口腔检查来判断牙周情况,并进行治疗。

洗牙时,由于物理机械作用,患者可能会出现牙齿敏感、酸痛、牙龈出血等,均属于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担心;若明显的牙齿酸痛无法忍受时,可暂停操作,休息片刻。

洗牙后,要避免吸烟、喝酒(如红酒),以及进食容易使牙齿着色的饮料(如咖啡、橙汁等)或过于辛辣、酸冷的食物,部分体质敏感者可能会出现牙齿短时间内对冷、热、酸、甜等刺激过敏不适的现象,属于正常的个体反应。

一般建议每半年定期洗牙,维护牙周健康。

此外,关于洗牙的误区一般有以下几种:

1.洗牙会对牙齿造成伤害,会磨耗牙齿。

牙齿的表面有一层高度钙化的组织,被称为牙釉质,如同自然界的钻石般坚硬。洗牙是应用超声波振动的原理震荡牙齿表面的牙结石,使其脱落,正常的洗牙并不会对牙齿造成磨损和伤害。

2.洗牙后会出现牙齿变长和松动。

因为洗牙去除了牙结石,埋没于牙结石的牙齿部分就显现出来了,牙缝看上去也比洗牙前更大一些,而这主要是因为牙龈不再肿胀、牙周组织去除了炎症的刺激,恢复了健康。

3.洗牙对牙齿具有美白作用。

洗牙只能去除牙齿表面存在的牙渍、牙菌斑与牙结石,而牙齿的颜色取决于牙本质与牙釉质。因此洗牙并不能起到美白牙齿的作用,只是让牙齿显现出它本来的颜色。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护师王璧霞、胡祥莹

“达医晓护”供稿

洗牙是预防牙周病最有效手段 关于洗牙的误区有这些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