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宜区域和产地条件
红芸豆在忻州栽培时间较其他农作物短,但地位比其他杂豆还要高,近年来忻州市推出了比常规栽培更高产的优种优法农机农艺地膜旱作配套的集成技术,使得红芸豆产量大幅度提高,用工减少,起到了高效的作用。本技术适用于忻州市所属各县市区特别是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
产地条件与环境要求:地膜覆盖红芸豆主要适宜在海拔1000~1600米的黄土高原广大冷凉旱地区种植,这些区域的川地、坪地、梁地、缓坡地均可实施。前茬以玉米、谷子、糜黍、莜麦、薯类等为好,不宜多年连作,尽量不要重茬。土壤质地以轻砂壤为宜。
环境要求:生产基地要远离工矿企业及城镇“三废”污染源,土壤环境质量要符合GBl5618规定要求以及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二、产量目标 大面积栽培每亩产量为200公斤以上
三、品种选择
目前,在忻州市栽培的红芸豆品种主要为英国红芸豆,该品种各方面都符合产品质量的要求,但是由于在种植过程中与本地的小红芸豆杂交,出现退化现象,因此要不断引进或者设置提纯复壮体系,保证大田种植用种纯度。
四、栽培技术
1、机械整地与平衡施肥
五墒整地:上年秋收后机深耕蓄墒;入冬封冻前机磙压封墒;早春解冻后机耙耱保墒;铺膜播种前机旋耕(犁浅耕)塌墒;播种后机械轻镇压提墒。若是砂质旱地,则上年秋后免耕,早春解冻后及早进行旋耕施肥、耙耱整地,到期机械铺膜播种。
平衡施肥:要做到有机无机相结合;氮磷钾微相结合;底肥追肥相结合;秋施春施相结合(即有机肥和复合肥可随春耕施入,也可随秋耕就施入)。若有条件尽量采取测土配方,若无条件可参照以下实践建议:底肥至少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三元复合肥50公斤+豆根宝菌肥5公斤(或磷酸二铵25公斤+硫酸钾10公斤+豆根宝菌肥5公斤)。因其为豆科作物不需再追施氮肥,可在开花前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化肥使用上要执行:NY/T496-2002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集中施肥:底肥除有机肥于耕前撒施外,上述用作底肥的化肥则不提倡撒施,要尽量采用旋耕施肥一次作业机,随旋耕集中施入土壤10厘米以下耕层中。
2、种子处理
选用优种:红芸豆尽可能每隔3~4年购进一次英国红芸豆原种进行扩繁种植,自留种要从大田内挑选生长健壮、荚多荚长、籽粒饱满的成熟植株,单收单打用作下年种子。
种子处理:播前3天置阳光下晒种2天,捡去杂粒烂粒,播前一天用高效低毒的杀菌剂、杀虫剂(下面章节详述)按说明书拌种或包衣,以防病灭虫;同时尽量用钼酸铵每公斤种子5克拌种,以提高固氮能力。
3、机械覆膜播种一次作业
适期播种:当土壤耕层5厘米处的地温稳定通过8℃以上时即可进行铺膜播种。暧温区在4月下旬为宜,冷凉区在5月上旬为宜。若墒情差,为了等雨下种,推迟10日亦可。
机械覆膜宽窄行穴种:选用铺膜、打孔、穴种、覆土、镇压一次作业机械(与地膜玉米机械相同),按照“每一米一带,一带一膜,一膜两行,打孔穴种,膜上为窄行,膜间为宽行”的种植形式,一次完成覆膜穴种等多项工序的实施。地膜选用幅宽70或80厘米的、厚度0.005或0.007厘米的超微膜或微膜,亩用量2.5公斤左右。若采用渗水地膜覆盖,则按照“每1.6米一带,一带一膜,一膜四行,打孔穴种,膜上为窄行,膜间为宽行”的种植形式,一次完成覆膜穴种等多项工序的实施。渗水地膜选用幅宽140厘米的、厚度0.005或0.007厘米的超微膜或微膜,亩用量3.5公斤左右。
播种深度因墒而定:播深一般以5~6厘米为宜,播种时土壤墒情好可适当浅些,墒情差可适当深些。
精量播种节约用种:机械打孔穴种,控制每穴下籽3粒,每亩用种不超4公斤。每亩用种12000粒。
4、合理密植
按照事先设置的机械化铺膜播种机技术参数,规定好每亩播种穴数及粒数,保证每亩所需的苗量,不需要间苗定苗。
一穴多株留苗:普通地膜覆盖时,每一米一带,铺一幅膜,膜上穴种两行,膜上窄行距40厘米,膜间宽行距60厘米,平均行距为50厘米,穴距33厘米,每亩4000余穴。不需间苗定苗,每穴自然留苗2~3株,每亩达到1万株;若采用渗水地膜覆盖时,每1.6米内铺一幅膜,膜上穴种四行,平均行距为40厘米,穴距33厘米,每亩5000穴。间苗定苗时每穴留苗2株(边行隔穴3株),每亩达到1万株。
5、田间管理与防治病虫
防风护膜:铺膜播种后,常刮春风,常把膜掀起,要密切关注与巡查,随时铲土压膜、护边。
清垄除草:地膜覆盖豆类田,只需在膜间露地上中耕清垄除草,间苗定苗后进行即可。
中耕松土:采用手推的简易中耕机,于苗期至开花前,在膜间露地至少进行两次中耕松土兼除草、破板结。
叶面喷肥:豆科作物按要求施好底肥后,一般不再追肥。可在开花前,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那氏齐齐发”及光合菌肥等生长促进调节剂。
病虫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绿色防控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力求采用耕作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无害化技术及措施。农药使用执行: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合理轮作倒茬:豆类与谷子、马铃薯等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制度,以有效减少因连作重茬导致的病害发生。
播前药剂拌种:播前最好用甲基托布津、克露或多菌灵等可湿性粉剂,按说明书要求用量及浓度进行拌种处理,以减少土传病害发生。
拔除田间病株:于生长中期,随时拔除与消毁发病、带病植株,以控制病害扩散和散落潜留于土壤中。
及早化学防治:红芸豆易发生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菌核病、褐斑病、豆病毒病等,可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百菌清、克露、菌克毒克、速克灵、菌核净等一种或几种,按说明书要求用量及浓度,于定苗后就喷施于植株茎基部,或于拔节期配成毒土撒于地表,于开花前再作一次叶面喷雾。红芸豆虫害主要是黑绒金龟子、斑潜蝇、豆荚螟、蚜虫等,可用甲拌磷、苦参碱、抗蚜威、绿菜宝等,按说明书要求用量及浓度,于发生初期及时撒毒土熏蒸或叶面喷雾。
6、适时收获与晾晒脱粒
适时收获:为防止红芸豆完全成熟后炸荚,要适当提早收获。一般在豆荚皮脱水、变黄、发软后,豆叶开始脱落时收获较为合适。整株割倒、小堆置放。
晾晒脱粒:收获后应在打谷场上松散置放、晾晒3~5天后,再进行脱粒,有利于干燥和充分成熟。脱粒后再晾晒3天左右归仓或出售。尽量避免暴晒,以防造成脱色。
编辑:贾永霞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员 石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