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全苗
播前做好整地保墒,播后适时镇压,增加土壤表层含水量,利于种子发芽和出苗。发现缺苗垄断可补种或移栽,一般在出苗后2~3片叶时进行查苗补种。以3~4片叶时为间苗适期,通过间苗,去除病、弱和拥挤丛生苗。早间苗防苗荒,利于培育壮苗。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是后期壮株、大穗的基础,是谷子增产的重要措施,一般可增产10%以上。谷子6~7片叶时结合留苗密度进行定苗,留1茬拐子苗(三角形留苗),定苗时要拔除弱苗和枯心苗。
二、蹲苗促壮
谷苗呈猫耳状时,在中午前后用磙子顺垄压2~3遍,有提墒防旱壮苗的作用。在肥水条件好、幼苗生长旺的田块,应及时进行蹲苗。蹲苗的方法主要在2~3片叶时镇压、控制肥水及多次深中耕等,实现控上促下,培育壮苗。一般幼穗分化开始,蹲苗应该结束。
三、中耕除草
谷子的中耕管理大多在幼苗期、拔节期和孕穗期进行,一般进行3次。第一次中耕在苗期结合间定苗进行,兼有松土和除草双重作用。中耕掌握浅锄、细碎土块、清除杂草的技术。进行第二次中耕在拔节期(11~13片叶)进行,此次中耕前应进行次清垄,将垄眼上的杂草、谷莠子、杂株、残株、病株、虫株、弱小株及过多的分蘖,彻底拔出。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应结合追肥灌水进行,中耕要深,一般深度要求7~10厘米,同时进行少量培土。第三次中耕在孕穗期(封行前)进行,中耕深度一般以4~5厘米为宜,结合追肥灌水进行。这次中耕除松土、清除草和病苗弱苗外,同时进行高培土,以促进植株基部茎气生根的发生,防止倒伏。
中耕要做到“头遍浅,二遍深,三遍不伤根”。
四、灌溉排水
谷子一生对水分需求可概括为苗期宜旱、需水较少,中期喜湿需水量较大,后期需水相对减少但怕旱。
谷子苗期除特殊干旱外,一般不宜浇水。
谷子拔节至抽穗期是一生中需水量最大、最迫切的时期。需水量为244.3毫米,占总需水量的54.9%。该阶段干旱,可浇1次水,保证抽穗整齐,防止“胎里旱”和“卡脖旱”,而造成谷穗变小,形成秃尖瞎码。
谷子灌浆期处于生殖生长期,植株体内养分向籽粒运转,仍然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需水量为112.9毫米,占总需水量的25.4%。灌浆期如遇干旱,即“秋吊”,浇水可防止早衰,但应进行轻浇或隔行浇,不要淹漫灌,低温时不浇,以免降低地温,影响灌浆成熟。风天不浇,防治倒伏。
灌浆期雨涝或大水淹灌,要防止田间积水,应及时排出积水,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促进灌浆成熟。
编辑:李敏
审核专家:山西农业大学教授 原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