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时收获

收获是小麦栽培全过程的结束。小麦收成的丰歉只有在收割、运输、脱粒、翻晒与入仓等项作业全部完成后才能决定。因此,收获阶段任一措施不当都会使劳动成果遭受到一定的损失。5月下旬至6月初常有阴雨天气,这不仅给收割、脱粒等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同时还会引起穗发芽或导致种子霉烂。小麦收获适期很短,又正值雨季来临季节,因此,农谚云“麦熟一响,龙口夺粮”,这充分说明了麦收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因此,麦收工作要及早动手,统筹安排,充分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抓紧时间,全力以赴,及时收获以防止小麦断穗落粒、穗发芽、霉变等,争取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达到既增产又增收的目的。

收获过早,籽粒灌浆不充分,千粒重低;收获过晚,呼吸、淋溶作用降低粒重,同时落粒、掉穗也增加损失。农谚说“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就是这个道理。一般认为蜡熟中期到蜡熟末期为适宜收获期:人工收获(割晒→脱粒)时,由于割后至脱粒前有一段时间的后熟过程,故可在蜡熟中期收割;种子田,应以蜡熟末期和完熟初期为宜;而机械(尤其是联合收割机)收获以完熟初期为宜。

小麦在不同适宜收获期的特征如下:

1.蜡熟中期。植株茎叶全部变黄,下部叶片干枯,穗下节间全黄或微绿,籽粒全部变黄,用指甲掐籽粒可见痕迹,含水量35%左右。

2.蜡熟末期。植株全部枯黄、茎秆尚有弹性,籽粒较为坚硬,色泽和形状已接近本品种固有特征,含水量为22%~25%。

3.完熟期。植株全部枯死和变脆,易折穗,落粒,籽粒全部变硬、并呈现本品种固有特征,含水量低于20%。据研究,蜡熟未期人工割收的千粒重比完熟期收获的要高2~4克,产量也提高5%~10%。

二、安全储藏

产品储藏期间,尤其是在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麦堆易发热、受潮或生虫,所以,在伏天应注意防热,防湿,防虫,防鼠害,以确保安全储藏。如果储藏方法不当则易造成霉烂、虫蛀、鼠害、品质变劣等,损失很大。

收获脱粒后的种子,应当经过夏季高温暴晒,待种子含水率低于12%~13%,牙咬有响脆声时,于下午3~4时趁热(麦堆温度45℃~47℃)进仓。这一措施对麦蛾幼虫、甲虫及螨类害虫等有理想的杀灭效果。

储藏过程中应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一)含水量要低

谷物含水量和其耐储性密切相关。水分含量高,呼吸作用强,谷温升高,霉菌、虫害繁殖速度加快,因而粮堆发热,种子和粮食很快损坏。一般情况下,粮食作物(小麦、大麦、水稻、玉米、高粱、大豆等)的安全储藏水分含量必须维持在12%~13%或以下。

(二)温湿等储藏条件适宜

空气湿度对谷物的含水量影响很大:湿度低时谷物内的水分向外散失,含水量下降;湿度高时谷物吸湿,含水量开高。一般情况下,与相对湿度为75%相平衡的水分含量为短期储藏的安全水分最大值,与相对湿度65%相平衡的水分含量为长期储藏的安全水分最大值。温度对谷物储藏的影响与含水量同样重要。水分含量与温度两因素决定了谷物的安企储存期限。温度在I5℃以下时,昆虫和霉菌生长停止;30℃以上时,生长繁殖速度加快。一般要求储藏期间麦仓内麦堆的温度均匀一致。


编辑:李敏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员 石建国

[原创]小麦的适时收获与安全储藏

图文简介

一般认为蜡熟中期到蜡熟末期为适宜收获期:人工收获(割晒→脱粒)时,由于割后至脱粒前有一段时间的后熟过程,故可在蜡熟中期收割;种子田,应以蜡熟末期和完熟初期为宜;而机械收获以完熟初期为宜。麦收结束后,其储藏期间要注意谷物含水量要低和温湿等储藏条件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