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产地环境  在阳曲县、古交市、娄烦县干旱山地选择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可参照NY511规定执行。

2  栽培技术措施  胡麻栽培是指从播种到收获的耕作管理综合技术措施。每一项措施的实施,要符合自然条件,作物特性以及社会技术条件和物质力量综合协调,才能实现稳产高产优质的目的。太原市胡麻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带,春季多风,土壤水份蒸发量大,且绝大部分分布在干旱山地上,要想获得丰收,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解决胡麻生长与干旱的矛盾。

2.1  加强抗旱耕作,保好墒情  胡麻种子比较细小,幼苗顶土力弱,因此需要精细整地,保持土壤疏松平整。在太原市各胡麻产区可以采取秋深耕,冬镇压,春季顶凌耙磨,播后根据晌情进行砘压等蓄水保墒办法。

2.2  播前施足底肥,精选种子  旱地胡麻必须重施底肥,杜绝白茬下种,做到氮磷配合。据测定胡麻对施入土壤中的养分吸收利用率很高,每生产100kg胡麻从土壤中吸收氮7.5kg、磷2.5kg、钾5.5kg。因此为满足其生长发育应增施肥料,一般保证亩施有机肥500kg~1000kg,亩施二铵4kg~5kg,磷肥10kg~15kg。方法上采用集中沟施。丘陵旱地随同犁种一次施入,平川旱地在春季浅耕时施在犁沟内,随后及时耙耱镇压。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气候特点,选用不同的优种。优种,不仅仅指品种优良,还包括经过保纯防杂的种子优良。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病虫害,减轻品种的退化,一般2~3年应更换一次。在太原市适宜种植的品种有晋亚7号、8号、9号、10号,陇亚10号、同亚10号等。

2.3  适时早播,保证质量  胡麻早播可以充分利用土壤解冻后的返浆水,提高出苗率;早播还可以闯过最末一次晚霜危害;早播可延长苗子生长时间,使营养体生长好,为后期开花结果创造良好条件。一般平川可在4月下旬播种,丘陵5月上中旬播种。播种方式可采用耧播或机播,行距19cm~22cm,播种深度为2cm~3cm左右为宜。

2.4  因地制宜,合理密植  要按照地力条件和品种特性确定合理密度,一般下等地播量2~2.5kg,亩保苗15~20万株;中等地播2.5~3.5kg,亩保苗20~30万株;上等地播3.5~4.5kg亩留苗30~~45万株。

2.5  加强田间管理  太原市种胡麻土地,土壤结构成分都比例失调。特别是粘重土壤在播后遇雨时就会形成板积层,要及时破除以利出苗,防止造成严重的缺苗断垄。胡麻出苗到现蕾前30天内地表未被覆盖,此时气候干燥,杂草也正是盛发时期,胡麻此时根系生长较强,地上部分却生长缓慢,这时应抓紧时间中耕除草,防止杂草和幼苗争夺养分,抑制幼苗生长。据考察,胡麻出土后根系生长很快,因此早锄细锄对胡麻生长很重要,可在苗高5㎝时浅锄第一次。现蕾前遇雨可趁雨追尿素4~5kg,并配合第二次深中耕,以促进根系发育保蓄水份。

2.6  提高认识,防病防虫  目前,由于抗病品种的推广,胡麻枯萎病得以有效控制。但对于立枯病和炭疽病,仍需采用种子量0.3%的多菌灵或拌种双进行拌种加以防治。地下害虫的防治,可在春季浅耕前撒施毒饵诱杀。现蕾前应特别注意对牧草盲蝽蟓的防治。每亩用20%的速灭杀丁乳油25~50ml兑水80~100kg喷雾即可,后期应注意对蚜虫、粘虫的防治。

3  病虫害防治  胡麻病虫是影响胡麻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每年病虫害给胡麻主要产区造成约5%的减产。因此及时防治各种病虫害是保证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之一。胡麻的主要病害有:枯萎病、立枯病、炭疽病等。主要虫害有:草地螟、牧草盲蝽蟓、粘虫等。防治原则应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

3.1  胡麻枯萎病:也叫萎蔫病,是由尖孢镰刀菌亚麻专化型引起的土传维官束病害。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大流行,使我国的胡麻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直到今天抗胡麻枯萎病仍是胡麻育种的重点。枯萎病的典型症状:全生育期均可感染,幼苗多萎蔫猝死,贴地面干枯,呈黄褐色,状似火烧。这时地症状易与立枯病混淆。至枞形期病苗生长迟缓,显著低于健苗,顶部后生叶片变小,叶距缩短,下部叶片变黄。病株多在现蕾前陆续干枯死亡,茎干黄褐直立。成株期病株较健株矮缩,长势衰弱,分枝分茎减少,叶片自下而上逐渐黄化,直至枯萎死亡。剖开病茎基部,可见维官束变黄褐色。根系小而少。根腐朽,皮层

变灰白色。

据药剂防治试验,目前尚未有有效的杀菌剂,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这类病害的根本措施,另外最好能实行4~6年的轮作倒茬。

3.2  胡麻立枯病:是胡麻最常见最危险的病害,可在整个生育期间进行侵害,表现有两种类型。第一类型症状:被害幼苗开始呈现萎蔫,茎干下垂,随后茎基部成褐色,根部发黑腐烂,整个植株呈灰褐色或灰色,最后干枯死亡,主要通过土壤传播,其次种子带菌传播,以幼苗期发病较重,在苗期地温低湿度大,根系发育不好的地块发病较重。第二种类型是感染植株表皮,在地上部分危害分枝和朔果,色泽变为黑褐色,阴雨时朔果表面常覆盖一层玫瑰色霉层。患处纤维被破坏,分枝极易折断。朔果脱落。防治该类病害主要是实行轮作倒茬,选用抗病良种。

3.3  胡麻炭疽病:在胡麻产区普遍发生,被害幼苗子叶出现褐色病斑,随后逐渐扩大为椭圆形或圆形带有轮纹病斑,互相连接可使子叶全部变褐脱落,接近地面茎基部分,初期出现褐色斑点,向内凹陷,严重的由于病斑的发展,茎基缢缩,枯萎死亡。成株发病,茎杆上的病斑呈褐色,呈棱形向内凹陷,后期中央灰褐色,表皮裂开,茎基部叶片自下而上干脆卷曲,与茎杆垂直,最后落叶死亡,病斑向上发展危害朔果种子。主要靠种子传播,其次借助昆虫和风雨传播,第三通过病株和健康株的根接触传播。防治该类病害要选用无病种子,实行轮作倒茬,可以用多菌灵(3%)拌种,种子储藏期间种子要干燥

3.4  胡麻虫害  近年来危害较重的有草地螟、牧草盲蝽、粘虫等,前二者主要在现蕾前危害植株幼嫩部位,使植株生长点破坏,植株上部分枝,生育期延长,产量下降。在虫害成虫产卵期用化学杀虫剂加以捕杀。药剂后者主要危害朔果对胡麻产量影响较大,可以诱杀成虫,也可以消灭幼虫。总之,防治胡麻虫害主要是要及时,当前生产上常用的一些杀虫剂对胡麻虫害都有杀灭作用。

适期早收,防止返青

4 适时收获、收藏  胡麻适时早收有一定增产作用,一般可增产5%,而且胡麻后期雨多时,往往发生返青现象,造成减产。因此在胡麻茎下部叶变黄,部分脱落,有75%的蒴果发白变黄,子粒多数摇动时沙沙作响,只有少数籽粒微有粘感时及时受获。中早熟品种9月中旬收获,中晚熟品种10月初收获。收获后将荚果晾晒5d~7d,待含水量降到10%以下时收藏。产品质量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胡麻标准要求。


编辑:贾永霞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员 石建国

[原创]山西省太原市无公害胡麻栽培技术

图文简介

胡麻栽培是指从播种到收获的耕作管理综合技术措施。每一项措施的实施,要符合自然条件,作物特性以及社会技术条件和物质力量综合协调,才能实现稳产高产优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