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大豆发源地,大豆一直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与油料作物之一,建国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大豆面积、产量与出口量一直处于世界首位。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大豆高产优质品种选育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组装与推广上发展缓慢,单产水平上不去,导致种植大豆比较效益低。同时,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大豆发展迅猛,在国际大豆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对我国大豆生产发展冲击很大。进入21世纪,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大豆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为此,在注重选育大豆新品种同时,必须做好技术推广工作。一方面要加强新的配套技术的研究、试验与示范;另一方面搞好现有高产栽培技术的组装与推广应用,努力提高大豆单产水平和种植效益。晋中、吕梁、忻州、太原、长治等我省中部地区,全年无霜期150~160天,大于10℃积温3475~3800℃,是重要的夏播大豆生产区,仅介休市常年夏播大豆面积即在10万亩左右。因此,对中部平川夏播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夏播大豆多播种在麦茬上,高产栽培技术原则为“四早,一密”,即选用早熟品种,早作好播前准备,抢时早播种,及时早管理,合理密植,要突出一个“早”字。大豆的出苗特点对麦茬的高度和秸秆粉碎的质量要求更高,其生长发育特点也与春大豆有所不同。
一、品种选择。应选用早熟性明显的大豆品种,从6月20日左右算起,生育期应在90~100天。同时,夏播大豆生长发育期间正是高温高湿多草的季节,要求品种的抗病性、适应性强,产量潜力高,籽粒专用性品质突出,如晋豆25号、晋豆28号、晋豆15号等。例如晋豆25号由山西省经作所选育,山西省审定。一般亩产130千克左右,株型紧凑,抗旱、抗倒,耐水肥,抗病毒,丰产性好,即是中部地区夏播的优良品种。
二、前茬处理。为了尽快地抢时播种,夏大豆整地时间仓促,往往麦收后墒情又不足,因此小麦后期灌浆水要灌好灌足,争取做到一水两用,保证大豆播种对墒情的需求。夏播大豆要求小麦的留茬在20厘米左右,秸秆粉碎要又细又匀,绝对不能形成拥堆等影响开沟器通过的现象。而且,整个收获和茬口处理过程中应尽量简化程序,不能造成土壤过分紧实,影响大豆扎根和出苗。
三、播种。1、通过精选、晾晒提高种子的纯度和质量,使发芽率达到90%以上。根据生产条件,采用包衣、钼酸铵拌种、根瘤菌拌种等,为提高幼苗质量打下基础。2、根据土壤质地、墒情适当调整播深到3~4厘米。落粒均匀、深浅一致,种子着土、覆土的质量都要好。3、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多用平行密植法,行距有15厘米、22.5厘米、30厘米等形式,以行距22.5厘米、株距10厘米较佳。夏播于7月1日前后播种,每亩密度2~2.5万株。
四、管理。大豆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夏大豆出苗生长不久即进入高温,日照由长变短的季节。由于苗期营养生长时间短,生长发育快,生育期短,不能过分蹲苗。要做到生长不能缺水缺肥,促进花前尽快形成有一定繁茂程度的营养体。所以一切田间管理必须及早抓好,主要是早间苗、早中耕、早追肥、早浇水,以促为主,一促到底。生产中有相当一部分夏播大豆,播种量过大,出苗后又不间苗,致使群体过大,造成田间通风透光差,植株光合生产率严重降低,导致减产。因此在苗高3厘米时,结合中耕间苗定苗。同时早中耕灭茬,保持土壤疏松绵软,促苗发根壮长。大豆是需磷、钾肥量较多的作物之一,大豆开花结荚期生长发育最旺盛,是一生中需肥最多的时期,及时追肥对增花保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夺取大豆高产的重要措施。因此开花后根据地力水平,亩施尿素5~7.5公斤、过磷酸钙7.5~10公斤。同时浇水一次,掌握“三看”原则(看天、看地、看苗)。天旱、地薄、长势弱时,适当早追肥、早浇水;雨涝、地肥、长势强的,适当推迟或少追肥。凡是前茬小麦施用基肥和磷肥量少的,应适当增施。在鼓粒期喷施多元素复合营养液,具有增荚、增粒和显著的增产效果。一般每次每亩喷肥液75公斤(内含1%~2%的尿素、0.2%~0.3%的磷酸二氢钾和0.3%~0.4%的大豆微肥),每隔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大豆开花结荚到鼓粒期是需水的关键时期,对水分特别敏感。如遇旱情应及时灌水,以满足植株对水分的迫切需求。如雨水过多,应注意及时排渍,防止渍害。
五、病虫害防治。
1、大豆线虫病防治。大豆根线虫又称火龙秧子。大豆线虫病是全株性病害,大豆根线虫病传染扩散较快,且病原线虫在土壤中可以长期存活,一旦发病便很难彻底消灭,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1)选抗病品种。(2)控制传染源:发病地块根茎要清除烧毁,使用过的农具要清除干净后再到无病地使用。实行3-4年轮作,发病较重地块要实行5年以上轮作。(3)增施有机肥:要多施马粪、绿肥等有机肥料,促进大豆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试验证明,亩施有机肥1500~2500千克,发病率可显著减少。(4)药剂防治:亩施5%甲拌磷颗粒剂4~5千克或3%呋喃丹颗粒剂4~5千克,播种时随开沟施入,预防效果较好。发病后亦可用上述药剂灌根;同时叶面喷施液体肥或喷施宝2次,可促进病株恢复生长。第一次用500倍液喷施,隔5~7天再用1000倍喷施。喷施宝每亩5~7.5毫升。
2、大豆食心虫防治。8月中旬,在大豆食心虫成虫盛期前1~2天,采用敌敌畏熏蒸法或5%甲拌磷撒施法。具体方法:(1)用“缓释卡”(长20厘米×宽3厘米的油毡软纸片)浸蘸80%的敌敌畏乳油,每亩用药量100克,缓释卡50个,均匀挂在田间的大豆植株上。(2)用玉米秆制成毒棍,每亩用80%的敌敌畏乳油100克,倒在装有80~90个长2厘米左右的小玉米节的塑料袋里,上下晃动,使药剂均匀吸附在玉米节上。每6垄插l行,每6米远插l枝,每亩插30枝,药效可保持7天左右(3)撒施甲拌磷每隔6垄撒施1垄。在封垄差的地块,可采用菊酯类农药喷雾方法防治。(4)用25%敌杀死乳油,每亩20~30毫升,加水30~40千克喷施。
3、大豆蚜虫和红蜘蛛防治
大豆蚜虫的防治措施:亩用40%乐果乳剂50~75毫升,或40%氧化乐果50~75毫升兑水喷雾1~2次,或亩用抗蚜威10克兑水30千克均匀喷雾。
大豆红蜘蛛的防治措施:
(1)大豆苗期亩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25毫升或73%克螨特乳油15~20毫升兑水喷雾。
(2)大豆生长中后期亩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50毫升或73%克螨特乳油40~50毫升兑水喷雾。
(3)用40%乐果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
六、适时收获 大豆鼓粒后期茎叶变黄,即进入生理成熟阶段;当2/3叶片脱落,多数豆荚变成褐色或棕色,就进入黄熟期;叶全部脱落,荚内种粒变硬,手摇植株种子发出响声为完熟期。大豆收割应在黄熟期,在场院堆放5~7天,完成后熟阶段再摊开晒干碾打脱粒。
七、增产新技术。主要是喷多效唑、膨大素、2,3,5-三碘苯甲酸、喷亚硫酸氢钠等生长调节剂和摘顶心技术。
(1)喷多效唑:对土壤肥力高,大豆生长旺盛的田块,在初花期前每亩用15%多效唑粉剂12克加水50千克喷施,可使大豆株高降低,茎秆增粗,增产15%。
(2)喷膨大素:于大豆初花期,每亩用膨大素8克加水15千克喷雾,隔16天喷一次,可使大豆根系发达,茎秆粗壮,花荚脱落率降低20~30%,增产20%。
(3)喷2,3,5-三碘苯甲酸:2,3,5-三碘苯甲酸是一种抑制生长促进发育的药剂,在大豆初花到盛花期,喷施三碘苯甲酸溶液,每亩用三碘苯甲酸3~5克,加少量清水溶解,加入小苏打混匀,兑清水45千克喷雾,可使大豆结荚率提高20%,增产17~20%。
(4)喷亚硫酸氢钠:亚硫酸氢钠是光呼吸抑制剂,大豆叶面喷施能减少光合产物的消耗,从而增加粒重。地力肥、大豆长势旺的地块喷施后增产10~15%。每亩用亚硫酸氢钠4克加水25~30千克,于初花期开始喷,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5)摘顶心:种植无限结荚性的大豆品种或定苗过密的大豆,若土壤肥力高,则容易徒长,贪青晚熟,人工摘除顶心,能控制徒长,从而使大豆叶片增厚增大,株高降低,单株结荚增加,增产15%,在大豆初花期及其后5~7天,将大豆的主茎顶端摘去2厘米即可。
编辑:贾永霞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员 石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