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属双翅目实蝇科,因其繁殖能力强,寄主范围广,可为害柑橘、桃、茄子、辣椒、瓜类等40多个科250余种水果和蔬菜。柑橘小实蝇主要以幼虫为害,其成虫产卵于果皮内,孵化后幼虫潜居果瓤取食。近几年由于外来水果的大量调入,柑橘小实蝇在黎平县的为害逐年加重,许多果园因为柑橘小实蝇的为害造成大面积失收,损失惨重,严重影响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

1 发布与为害

柑橘小实蝇一般分布于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湖南、云南、贵州等柑橘产区。该虫以幼虫在果实内为害,具有隐蔽性,很难察觉。幼虫蛀食果肉,造成果实局部变黄,随后全果腐烂变臭,即使不腐烂,刺伤处凝结着流胶,畸形下陷,果皮硬实,果味苦涩,严重影响果实品质。被柑橘小实蝇的为害后的果树,落果比较严重,即使果实不脱落,采收贮存后也会变软腐烂,毫无商品性。在黎平县,因柑橘小实蝇的为害,一般年份柑橘损失20%~30%,受害中等的年份,损失30%~40%,受害严重的年份,损失可到50%以上。

2 形态特征

2.1 成虫

体淡黄褐色或黑色,复眼金绿色,触角黄色,芒状,角芒很长,胸部背面中央有深茶褐色“人”形斑纹,其两侧还有1条较宽的纵纹8~12 mm,翅展15~20 mm。腹部中央有黑色“十”字形斑纹。翅透明,翅脉黄褐色,前缘中部至翅端有灰褐色带状斑。足黄色,附节5节。腹部5节,基部较窄,第三节前缘有1条宽的黄色横纹与腹部背面中央的1 条黑色纵带交叉或“T”字形。雌虫产卵管(第七腹节)与腹部(1~5腹节)等长,其后狭小部分长于第五腹节。阳茎端膜状组织上具透明的刺状物,背针突前叶短。雌虫产卵管基节棕黄色,其长度略短于第五背板,产卵管端部略圆。

2.2 卵

卵长椭圆形,乳白色,中部微弯,长1.0~1.5 mm,宽约0.1 mm,精孔一端稍尖,尾端略钝。卵期一般1~2 d。

2.3 幼虫

幼虫期15 d左右,呈蛆形,老熟3龄幼虫长7~12 mm,黄白色,圆锥形,前端细小,后端圆大,两端近透明,由大小不等的11节组成。前气门具9~10个指状突,后气门位于末端偏上方,新月形,气门板有3个长椭圆形裂孔。

2.4 蛹

蛹期一般为7~10 d,围蛹,椭圆形,长5~8 mm,宽约2.5 mm,淡黄色,头部稍尖,在其腹面部分有一黑点,幼虫期的前后气门痕迹仍然存在,羽化前略带金绿色光泽。

3 为害特点及发生规律

3.1 为害特点

柑橘小实蝇在黎平县2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有发生,常年发生面积1800 hm2左右。可为害桃、柑橘、枇杷、葡萄和一些瓜类等作物,由于田间虫量低,为害轻。近年来,随着田间虫量的上升,对柑橘、橙等植物的为害较重。

3.2 发生规律

第一代成虫在6月中旬左右普遍发生,发生盛期在8月中下旬。成虫在上午羽化,以8时前后羽化最盛。成虫羽化后,经一段时间性成熟后方能交尾产卵。产卵时以产卵器刺破果皮,把卵产在果皮与瓢瓣之间,每孔产卵5~10粒,一年产卵150~350粒。卵期夏季1 d左右,春秋2 d,冬季4~7 d。幼虫期夏季7~9 d,春秋季12~14 d。卵孵化后,幼虫钻入果实瓢囊内为害,致使果实腐烂脱落。

4 主要防控技术

4.1 农业防治

4.1.1 土壤翻耕  冬季冷空气来临以后,柑橘小实蝇以蛹在离地表3~10 cm 土层越冬,可通过土壤翻耕处理将越冬蛹深埋、冻、晒,时间在12月底至翌年2月为宜。4月底再翻耕一次最好,该措施能显著减少越冬代和第一代害虫的发生量。

4.1.2 捡拾烂果  果实成熟时,每3 d清除一次果园中的落果,将捡拾的烂果集中深埋。也可将落果倒入水池中浸泡8 d以上,或用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浸泡2 d,以减少来年虫口基数。

4.1.3 适时采收  要适时采收,以防果实过熟。一般成熟早、品质优的果实,易受柑橘小实蝇的为害。

4.2 性诱剂诱杀

每667m2果园悬挂性信息素诱捕器3~5个或蝇必粘黄板(含性信息素成分诱蝇醚)3个,可以有效诱捕柑橘小实蝇成虫。

4.3 药剂防治

分别在2.5%溴氰菊酯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1000~2000倍液中加入少量红糖(质量比100∶1),在柑橘小实蝇为害前期及为害期,每隔10~15 d喷一次药。柑橘采摘前15 d停止施药,确保果实食用安全。


编辑:王慧

审核专家:重庆市农技协联合会主任编辑 刘学兵

[原创]贵州省黎平县柑橘小实蝇发生为害及防治对策

图文简介

本文通过对黎平县柑橘小实蝇为害的普查,初步了解黎平县柑橘小实蝇的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并提出防控措施,以指导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