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潜叶蛾,俗称“鬼画符”,属鳞翅目,橘潜蛾科。柑橘潜叶蛾是柑橘的主要虫害之一,该虫主要为害柑橘嫩梢、嫩叶,果实也有少数受害。其幼虫潜入叶表皮下取食,形成白色弯曲的虫道,使叶片卷曲、硬化,易脱落,新梢生长不充实,影响树势和来年开花结果。果实受害后易腐烂,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

1 形态识别

1.1 成虫

成虫体形小,银白色,长约2mm,展翅长5~6mm,双翅长而窄,前翅基部有2条褐色纵纹,长度约翅长的一半,中央有“Y”形黑纹,翅尖缘毛形成一黑色圆斑,后翅针叶形,缘毛长。

1.2幼虫

幼虫体色淡黄褐色,扁纺锤形,无足或退化,体长约4mm,背线两侧有凹陷孔,尾节部后端有两根长须。

1.3卵

卵椭圆形,约0.3mm,乳白色。

1.4 蛹

蛹纺锤形,黄褐色,长约2.8mm。

2 发生规律

柑橘潜叶蛾在咸宁市一年发生10代以上,世代重叠,多以蛹或少数老熟幼虫在叶片边缘卷曲处越冬。4月下旬越冬蛹羽化为成虫,5月下旬田间开始发现为害,7月至9月夏、秋梢抽发期为害最严重,尤以晚秋梢受害最重。高温多雨有利于幼虫的生存,加之抽梢多而不整齐,故世代发生多为害重。潜叶蛾成虫无趋光性和趋化性,白天多栖息于冠内叶背和橘园杂草丛中,清晨和晚上8—10时活动频繁,雌蛾将卵多产在嫩叶中脉两侧或嫩枝上,每片叶产卵数粒。幼虫孵化后蛀入叶片或嫩梢表皮蛀食为害,形成白色弯曲虫道。潜叶蛾发生的盛期如果与柑橘夏、秋梢大量抽发相吻合,则为害严重;苗木和幼树由于抽梢多而不整齐,有利于成虫产卵和幼虫为害,受害也较严重。影响潜叶蛾大发生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因素、天敌因素和食物因素。柑橘潜叶蛾发生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4~28℃,相对湿度在80%左右。幼虫为害嫩叶、嫩枝后,使叶片卷曲、硬脆而脱落,新梢生长受阻,影响树势和抽梢、结果,幼虫为害的伤口又有利于溃疡病和螨类等病虫害的侵入为害。

3 防治方法

3.1 农业措施

在夏、秋梢抽发时,控制肥水的施用,摘除并烧毁田间过早或过晚抽发的不整齐嫩梢,使夏、秋梢抽发整齐、健壮,以降低虫口密度,减少喷药次数。当嫩芽长到1~2cm时,全株抹除零星抽发的夏梢或秋梢,5d抹一次,连续抹数次,以刺激更多的芽抽发,使其抽发整齐。放梢时间因气候和品种而异,应掌握在虫口密度低时放梢。另外,冬季结合修剪,剪除被害枝,以减少越冬虫口基数,可减轻下年潜叶蛾的为害。

3.2生物防治

新梢萌发期,在果园释放寄生蜂,以蜂控虫。也可用苏云金杆菌进行叶面喷雾,以菌治虫,减少害虫的发生。

3.3  化学防治

3.3.1  喷药时间  防治适期为新梢大量抽发、嫩叶长达0.5~3.0 cm,防治指标为嫩叶受害率在10%~20%时喷第一次药,以后每隔7~10 d喷一次药,连喷2~3次。

3.3.2  药剂选择  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2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3000~35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50%潜克可湿性粉剂3500~4000倍液、2.5%联苯菊酯乳油4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等,以上药剂要交替使用,以免潜叶蛾产生抗药性。

 

编辑:王慧

审核专家:重庆市农技协联合会主任编辑 刘学兵

[原创]湖北省咸宁市柑橘潜叶蛾的发生为害与综合防治技术

图文简介

柑橘潜叶蛾,俗称“鬼画符”,属鳞翅目,橘潜蛾科。柑橘潜叶蛾是柑橘的主要虫害之一,该虫主要为害柑橘嫩梢、嫩叶,果实也有少数受害。其幼虫潜入叶表皮下取食,形成白色弯曲的虫道,使叶片卷曲、硬化,易脱落,新梢生长不充实,影响树势和来年开花结果。果实受害后易腐烂,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