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段式“全进全出”蛋鸡饲养管理是将整个蛋鸡生产周期划分为后备期(0~15周龄)和产蛋期(16周龄至产蛋结束)两个阶段,通过建立专门的后备鸡场和蛋鸡场,实行一个场区一个日龄的“全进全出”的专业化饲养管理模式。后备鸡的饲养管理需做好育雏前的准备,进雏前根据本场的具体条件制订完备的育雏计划,每批进鸡数应与产蛋鸡舍的容量大体一致。进雏前两周鸡舍准备完善,并做好清洗和消毒工作,后备鸡舍和产蛋鸡舍的比例为1∶3。

1 环境控制

1.1 温度

温度是育雏的最主要环境条件,在第1~3 d,温度以34~35 ℃为宜,4~7 d 为32~33 ℃,每周降2~3 ℃,至室温20 ℃。

1.2 湿度

育雏初期的相对湿度以70%~75%为宜,10日龄以后,相对湿度在55%~60%为宜。

1.3 通风

做好鸡舍的通风,使鸡舍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5%以下,氨的浓度不应高于每m315 mg,硫化氢不超过每m310 mg。

1.4 密度

密度大小应随品种、日龄、通风、饲养方式等而调整,雏鸡1~2周龄饲养密度为笼养每㎡60 只,平养每㎡30只,随日龄增长饲养密度逐渐降低。

2 饲喂技术

2.1 饮水

一日龄雏鸡第一次饮水称为初饮,一般在毛干后3 h即可接到育雏室,给予饮水。第一周喂温开水,水温保持与室温相同,水中可加维生素、葡萄糖,有利健康。一周后直接饮自来水即可。

2.2 开食

雏鸡第一次吃食称为开食。在雏鸡孵出后24~36 h,已有60%~70%的雏鸡有啄食表现即可开食。

2.3 补喂沙砾

从7周龄开始,每周100只鸡应给予不溶性沙砾500 g,装在吊桶或投入料槽,沙砾不仅能提高鸡的消化能力,而且还可避免肌胃逐渐缩小。喂前冲洗干净,再用0.01%的高锰酸钾消毒。

3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3.1 开产前后饲养管理要点

3.1.1 适时转群  在15~16周龄转入产蛋鸡舍,转群同时整理鸡群,把发育不良的、病弱的鸡淘汰掉。

3.1.2 改换饲料  即由生长饲粮换为产蛋饲粮,当鸡群产蛋率达到5%时,换成产蛋日粮为宜。一般从18~19周龄更换。更换方法:一是设计一个开产前期饲料配方,含钙量在2%左右,其他营养水平同产蛋期;二是产蛋饲料按1/3、1/2等比例逐渐替换,直到全部改为产蛋鸡日粮。

3.1.3 饲喂  高产蛋鸡对营养需要极高。除按鸡种的不同供给不同营养水平的全价日粮外,还要满足其自身的营养需要。所以从鸡群开始产蛋之时起,应让母鸡自由采食,并一直实行到产蛋高峰和高峰过

后的2周为止。

3.2 适宜的体重标准

后备母鸡体重需定期称测并与鸡体重标准相对照,这是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实践证明,鸡群开产时如能普遍达到体重标准,生长发育比较一致(即达到了开产体重的适宜化和整齐化),开产的个体比例比

较集中和整齐,就能按期达到产蛋高峰,实现全期产蛋率高。

4 环境控制

4.1 温度

产蛋适宜温度为13~25℃。

4.2 湿度

如果温度适宜,鸡体能适应的湿度为40%~72%,最佳湿度为60%~65%。

4.3 通风

为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必须更加重视通风换气,使空气质量达到育雏期标准。

4.4 光照

产蛋期应遵循时间不能缩短、强度不能减弱的原则。光照时间从20周开始增加,产蛋高峰时达16 h。光照强度以10勒克斯为宜。

5 日常管理

5.1 观察鸡群

饲养者应每天观察鸡群的健康状况,采食和饮水情况,鸡舍的环境变化,以及生产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5.2 减少应激因素,保持良好而稳定的环境

任何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都能引起应激反应,使产蛋量受到大幅度的削减,因此,这个阶段要保证满足鸡群高产的营养需要和环境条件,减少鸡群的应激。

5.3 保持环境清洁

按综合性卫生防疫措施的要求进行各项日常操作,注意保持舍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经常洗刷水槽、料槽和饲喂用具等,并定期消毒。

5.4 做好生产记录

生产记录反映了鸡群的实际生产动态和日常活动的各种情况,通过它可及时了解生产,指导生产,也是考核经营管理效果的重要根据。

5.5 防止饲料浪费

通过科学的配方设计、合理的饲喂技术减少饲粮的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5.6 保证水质良好并全天供应饮水

必须确保全天供应水质良好的饮水,还应每天清洗饮水器或水槽。产蛋期蛋鸡的饮水量随气温、产蛋率和饮水设备等因素而不同,大约每天每只鸡的饮水量为200~300 mL。

6 特点

6.1 饲养过程分为后备和产蛋两个阶段

整个蛋鸡饲养分为后备鸡和产蛋鸡两个阶段。两段式饲养将传统的育成鸡分别在育雏舍或产蛋鸡舍中饲养,不需要专用的育成鸡舍,减少了育成舍的建设投入,降低了饲养成本。商品鸡场无论是平养

还是笼养,雏鸡从1日龄开始在后备鸡舍内饲养至15周龄,再转入产蛋鸡舍。

6.2 生产过程只进行一次转群

转群是鸡饲养管理过程中重要一环,处理不当对鸡将产生较大的应激。这种应激来自两方面,一是转群本身直接产生影响,二是对新的环境不习惯而产生应激。传统的蛋鸡生产分别在6~7周龄和17~18周龄进行二次转群,而两阶段饲养只在15~16周龄转群一次,减少了转群对蛋鸡造成的应激反应,并且二阶段饲养方式鸡在较小的年龄转入永久性的产蛋鸡舍,有预防应激的作用。

6.3 后备鸡和产蛋鸡分别作为生产过程的单体

两阶段“全进全出”将后备鸡和产蛋鸡分别作为生产过程的独立体,有效避免了两者的相互干扰,后备鸡和产蛋鸡可根据各自的生理特点分别进行饲养管理,管理手段和生产技术更加专业化,鸡出场后,

可对设备进行彻底清扫、冲洗、消毒,可切断疾病的循环感染。

7 成效

7.1 实现了管理技术的创新

两阶段“全进全出”饲养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多日龄鸡混养一场的方式,可以实现对整个养鸡场进行彻底的清扫、冲洗、消毒和空舍,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消灭场内病原体,防止各种传染病的循环感染,而且管理简便。

7.2 便于使用科学的饲养方式

目前,笼养蛋鸡易发生过肥、脂肪肝综合征、骨质疏松症、惊恐症和啄癖等工艺病综合征,两阶段“全进全出”饲养模式下后备鸡和产蛋鸡可采用不同的饲养方式,后备鸡可采用平养的饲养方式,既可以减少工艺病综合征的发生,又可以锻炼后备鸡的体质,提高上笼合格率。

7.3 可推动蛋鸡生产指标的提升,实现蛋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两阶段“全进全出”的蛋鸡饲养方式可使养鸡生产更加专业化,较传统的三阶段饲养方式转群后留给产蛋鸡缓冲的时间较多,从而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延长了产蛋高峰的持续期,提高了蛋鸡的成活率。


编辑:王慧

重庆市农技协联合会主任编辑 刘学兵

[原创]鸡场两段式全进全出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

图文简介

两段式“全进全出”蛋鸡饲养管理是将整个蛋鸡生产周期划分为后备期(0~15周龄)和产蛋期(16周龄至产蛋结束)两个阶段,通过建立专门的后备鸡场和蛋鸡场,实行一个场区一个日龄的“全进全出”的专业化饲养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