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蛀螟又称桃蛀野螟、豹纹斑螟、桃蠹螟、桃斑螟、桃实螟蛾、豹纹蛾或桃斑蛀螟等。在我国大陆地区及台湾均有分布。我国记载的桃蛀螟的寄主植物有100余种,且对寄主植物的为害极其严重。其初孵幼虫先在桃果梗周围吐丝蛀食果皮,逐步蛀入果肉,从蛀孔中流出黄褐色透明胶液,蛀孔周围留有大量红褐色虫粪。桃蛀螟在我国各地发生规律不同,北方各省一年发生2~3代,华北3~4代,华中5代。以老熟幼虫滞育越冬。
防治方法:
(1)合理施肥可以控制虫口数量;整枝修剪、摘除虫果、疏果套袋等对桃蛀螟也有定的控制效果。
(2)及时清除虫源,可在桃园周围种植小面积向日葵进行诱集成虫产卵,并集中消灭;利用成虫趋光性强,使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集成虫杀灭;选用一些生物制剂如病原线虫、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进行生物防治,也可人工释放赤眼蜂对桃蛀螟进行防治;根据性诱剂诱蛾监测情况,在成虫发生高峰过后3~5天内进行喷药防治,可选用灭幼脲、杀铃脲、甲维盐、虫酰肼等高效低毒药剂。
编辑:孙苑琪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 董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