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害特点

稻瘿蚊分布于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贵州和云南南部。除为害水稻外,也取食野生稻和游草等。幼虫吸食水稻生长点汁液,致受害稻苗基部膨大,随后心叶停止生长且由叶鞘部伸长形成淡绿色中空的葱管,葱管向外伸形成“标葱”。水稻从秧苗到幼穗形成期均可受害,受害重的不能抽穗,几乎都形成“标葱”或扭曲不能结实。稻瘿蚊在我国南方一年发生6~8代,世代重叠。成虫有趋光性。卵多散产在叶片上,少数产在叶鞘、心叶、穗部。老熟幼虫在葱管内化蛹。以幼虫在游草、再生稻和野生稻上越冬。

2、防治方法

(1)冬春期铲除田、塘、沟边杂草和野生稻等,清除越冬虫源。

(2)种植抗虫品种。

(3)化学防治必须在幼穗形成之前进行。

(4)药剂拌种:稻种催芽露白后,用吡虫啉拌种。

(5)秧田防治:播后4~8天或成虫羽化高峰期后3天施药。

(6)用毒死蜱制毒土均匀撒施秧田中。

(7)大田防治:移栽返青至分蘖初期,仍可用上述药剂的毒土防治,注意保持浅水层1周以上,或用噻嗪酮、毒死蜱喷雾防治。


编辑:孙苑琪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 董晋明

[原创]稻瘿蚊的为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图文简介

稻瘿蚊分布于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贵州和云南南部。除为害水稻外,也取食野生稻和游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