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科院科研团队,利用淮山种薯打破休眠和“抑眠”的自主研究成果,以及发明的纵带定向结薯等系列轻简栽培技术,组配成基于轻简化的纵带定向结薯技术、实行“秋种春收”“冬种夏收”的“正季性”淮山新式栽培技术体系,并在试验种植中获得成功。现将该技术的要点介绍如下。

一、淮山纵带定向栽培技术节本增效。

传统的淮山种植和采收都是需要深挖沟,有着费工费时、效率低下、成本高等许多缺点。随着淮山定向结薯栽培方法的成功发明,现在生产上几乎都采用这种种植方法或由该方法衍生的一些栽培技术,该方法的核心就是在种植前预埋定向槽,然后将淮山的种薯播种于定向槽的上端,待其结薯后薯条就会顺着定向槽横向生长而不是垂直生长,大大减轻收获时的劳动强度和成本,也提高了薯条的商品性。但该方法在种植前需要对每一株预埋定向槽,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工,也增加了材料成本。为实现节本增效,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又发明了一项淮山种植的新技术—纵带定向种植技术。本技术可以极大地减少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纵带定向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之前的定向栽培技术都是横向的,而且是每一株淮山一个定向槽,淮山的种植密度一般为每667平方米(亩)1500~2500株,预埋定向槽时无法使用机械,完全手动完成,这就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工进行定向槽的预埋,而大量的定向槽本身也使得材料成本增加,这就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纵带定向栽培技术,在整地完成后可以使用开行机械顺着坡地从顶到底进行开行,开好行后用宽约35厘米的彩条布铺设在沟底,随后回土种植淮山。淮山纵带定向结薯种植技术是原来淮山定向结薯种植技术的升级版,它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成本,而且具有大容量大土量的特点,避免了以往定向结薯种植技术中由于土量较少淮山薯条翻拱出地面的现象,可以提高淮山的产量和商品性,从而增加收入。

二、打破淮山休眠,形成秋冬种植春夏收获技术。

传统的淮山生产都是每年5月开始种植,12月至次年3月收获,这主要是因为淮山本身具有先长苗再结薯的特性,必须具有了一定的地上部生长量,地下才会结薯。这使得每年的鲜淮山都集中在两三个月内上市,容易造成滞销而影响效益。冬种夏收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它可以在每年的9~10月进行种植,次年的5月左右收获,弥补市场的空档,增加农民收入。

研究团队通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培育出可以边长苗、边结薯的淮山新品种,利用该品种可以实现淮山的冬种夏收。2015年以来,在以往打破休眠研究积累基础上,在淮山抑制发芽和打破休眠技术上取得突破。2016年,利用如期打破休眠的淮山种薯于12月底分别在南宁、隆安等地的旱坡地、甘蔗地试种,2017年1月出苗,5~6月收获,取得较好效果,标志着这一技术取得实质性的进展。2017年,扩大到广西隆安县和玉林市试验,提前于10月28日播种,11月22日陆续发芽出苗,到今年6月,单株薯重已达1公斤左右。这预示着该技术有望成为我国南方地区乃至东南亚冬季农业增加一种新的种植模式。

冬种夏收种植,预计每667平方米(亩)产量可在800~1300公斤,但其可以在3~6月上市,抢占市场的空档期,可获得较好的销售价格。利用该技术可在广西等南方地区形成淮山冬种夏收的产业,充分利用宿根甘蔗地、冬闲田等闲置土地,并抓住春种淮山鲜薯市场的空档期上市,获得较高的销售价格。



编辑:黄宗林

审核专家:广西科学技术普及传播中心高级记者 钟汉成


[原创]淮山纵带定向结薯及冬种夏收技术

图文简介

随着淮山定向结薯栽培方法的成功发明,现在生产上几乎都采用这种种植方法或由该方法衍生的一些栽培技术,该方法的核心就是在种植前预埋定向槽,然后将淮山的种薯播种于定向槽的上端,待其结薯后薯条就会顺着定向槽横向生长而不是垂直生长,大大减轻收获时的劳动强度和成本,也提高了薯条的商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