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往往地势干燥、气候较冷,但利用气候凉爽与丰富的土地资源,种植怕热蔬菜,却是这些地区发展旱地反季节蔬菜的特有优势。近几年,针对不同物候期及各种蔬菜生育特征,发展旱地蔬菜栽培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近日,农科110专家温变英就山西省阳曲县发展旱地蔬菜的种植经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温老师您好,经过多年试验,在山区大力发展的旱地蔬菜种植技术受到了很多农民的热烈反响,已成为干旱区农民致富的发展门路,这种影响说明在山区发展旱地蔬菜种植有哪些独特的优势呢?

温变英(以下简称温):山区发展蔬菜种植确实有一定的独特优势。利用高海拔山区夏季凉爽的气候与丰富的土地资源,发展了旱地反季节蔬菜栽培,并开始规模化生产。在炎热的夏秋季,低海拔平川地区因气温高,怕热蔬菜不能种植,而在高海拔山区,由于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那里仍然较为凉爽,可以种植平川地区因高温不能种植的怕热蔬菜,针对不同的物候期及各种蔬菜生育特征,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与传统的抗旱耕作技术相结合,推广相应配套的系列旱地栽培技术措施。

从收入来看,以2002年阳曲县山区蔬菜种植为例,全县旱地蔬菜面积达3350公顷,每公顷产值3000~45000元,蔬菜产值是当地主栽作物玉米的3~10倍,有3万多农民通过种菜直接或间接受益,有3万人通过种菜摆脱贫困,农民从种菜中确实得到了实惠,提高了收入,走出一条致富的门路,种植蔬菜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旱地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成分高,有利于改善蔬菜的品质。加之昼夜温差大,蔬菜养分积累多,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又无“三废”污染,风味好,品质优,属“无公害”蔬菜。且上市期正逢南方城市7~9月秋淡缺菜季节,产品采收后预冷,则可远销上海、广东、江苏、武汉等省内外20多个市县。旱地蔬菜致富农民,振兴山区经济,形成了变对抗为适应,变劣势为优势,抗灾、避灾,富有弹性的农业生产结构。为干旱蔬菜种植区改变了以往单一种植的局面,引导菜农实行多品种种植、错开播种时间、多茬安排的轮作方式,根据市场要求,及时引进多种类别蔬菜新品种,实行多品种开发,扩展了黄瓜、菜豆、西红柿、萝卜、西葫芦、白菜、芹菜、大葱、南瓜、甜瓜等市场适销的蔬菜种类。从而形成了多品种系列化开发格局,使农民增强了抵御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记者:那么在山区干旱地有哪些蔬菜品种适宜推广种植呢?请您介绍几种。

温:好的。主要根据不同蔬菜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该地块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温度、光照、水、土壤等因子,要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按照不同的海拔布局各种属性不同的蔬菜品种,我们筛选了适宜旱地蔬菜栽培的主要品种,并摸索出蔬菜生产的三条布局线:一是海拔800~1000米的茄果类生产线;二是海拔1000~1200米的豆类生产线;三是海拔1200~1500米根叶菜生产线。

旱地蔬菜栽培的主要种类和品种有:

(1)番茄:巨红福、合作905、合作909、合作919、红皇后、红将军、丽玛大红(自封顶)、合作903(自封顶)等。

(2)甘蓝:美冠106、上将306、珍奇、贵族108、百惠、贵族108、冈山65、荷兰瑞大、富士70、爽月等。

(3)豆角:特优特架豆王、新欣一尺青圆龙、天马架豆王、超级特嫩、岩羊菜豆等品种。

(4)西葫芦:碧爽、碧玉、晶莹系列。

(5)萝卜:特新白玉春、大棚大根等。

(6)大白菜:抗病早王、小杂56、丰抗60、春夏王。

(7)南瓜:甜面大南瓜,日本南瓜等。

(8)芹菜:津南实芹、黄苗实芹、正大脆芹等。

(9)辣椒:湘研6号、硕丰9号、中椒4号、新丰6号等。

记者:不同种类的旱地蔬菜的种植茬口怎样安排呢?

温:因为旱地蔬菜主要供应秋淡市场,所以安排播种期要考虑采收期,重点应保证在8、9月份上市。此外,播种期还应根据品种特性、海拔高度等情况具体决定。如海拔高度高的,播种期适当提前,海拔高度低的相应推迟;夏菜应延迟播种,秋、冬菜可相应提前播种。以阳曲县为例:

(1)茄果类(番茄、辣椒、茄子):播种期在4月上中旬,5月下旬至6月上旬定植,7月中旬至10月中旬采收。

(2)瓜类、豆类: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直播),6月下旬至7月上旬定植,7月中旬至10月采收。

(3)芹菜: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6月中旬定植,8月份采收。

(4)甘蓝:4~6月份均可播种。如5月上中旬播种,6月下旬至7月初定植,8月中旬采收。

(5)大白菜:5月上旬播种,7月初定植,8月中下旬采收。

记者:在目前的蔬菜生产中,有哪些是主推的技术和急需推广的技术呢?

温:近年来一些旱地蔬菜高产高效栽培在技术在阳曲县得到很好的应用与推广,我例举几种:

(1)甘蓝:以小高垄种植为核心形成了“一优三保”高产种植模式,其技术特点是以小高垄种植为核心技术,配套利用优种,适期育苗培育壮苗,合理施肥、穴灌穴植等措施,肥料集中施用,定植期缓苗快,包球期腐烂少,节水节本、增产增效。该技术简便实用,措施有效,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技术内容:“一优”即选用适应性、丰产性、商品性好的抗旱耐逆硬质小球型品种盖地、铁将军、美冠106等。“三保”即①保适育培壮,3月底至4月初,利用小拱棚育苗,控制好温度与水分,培育壮苗;②保肥保密,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种植密度为5000~5000株,确保产量,兼顾品质;③保垄种穴植,利用甘蓝起垄机起35厘米宽、15厘米高的小高垄,穴灌穴植于垄上,穴(株)距35厘米。

(2)菜豆:以“早覆膜早播种”为核心形成了“三早三优”即早覆、早播、早上市,优产、优质、优价高产技术模式。

核心技术:宽窄行种植,机械一次性提早覆盖地膜与播种。采用宽行85厘米,窄行45厘米的宽窄行种植,宽行操作农事,窄行利用菜豆专用起垄施肥覆膜播种机一次性提早7~10天覆膜播种。

(3)番茄:南北种植、起垄栽培、秆杆覆盖。南北种植没有弱光带,而且通风好,起垄栽培时,大行90厘米,小行60厘米,垄高10~15厘米左右,能有效地控制蔬菜番茄在7~8月份雨季期间,田间积水,致使根部长时间浸泡,土壤缺氧,透气能力差,缺乏活力,造成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另外,秸杆覆盖地面,减少暴露面积,降低蒸发量,确保土壤拥有一定比例的水分,实现保水、促肥,创造一个适宜根系发育的小气候土壤环境,基本可达到中雨无径流,大雨不冲地,连阴不泡浆,天晴不龟裂,雨后不板结。

同时,还有一些技术应用前景也非常好,急需大力推广:

(1)全膜双垄三沟集雨技术:该技术突破了蔬菜种植中的海拔高度界限。利用全膜双垄三沟集雨种植模式栽培旱作蔬菜。使冷凉旱作区不利气候变为生产优势,增大了地表集雨面,增强和延长了土壤在作物乍长期的供、蓄水能力,必将使我县早作蔬菜生产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2)推广穴盘育苗技术:采用穴盘育苗方法育苗,由于幼苗的抗逆性增强,并且定植不伤根,没有缓苗期。如果是裸根苗,成活率常常受到影响,而穴盘育苗属于带坨移栽,所以定植到田间后,缓苗快,成活率高。

(3)茴子白、豆角、番茄抗重茬技术。

(4)茴子白播种机种植技术。

(5)茴子白、豆角、番茄模式化栽培技术。

记者:在现阶段生产中,旱地蔬菜的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一定的创新和规模,发展前景比较广阔,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一些存在的问题还需继续改善呢?

温:主要存在五方面的问题:

1.科技水平不高,服务滞后 

旱地蔬菜种植近几年来才形成较大规模,生产技术含量不高,生产设施落后,在品种选择和病虫害防治上缺乏经验。同时,懂旱地蔬菜种植技术的人员少、档次低,加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种植技术及有效措施配套难以到位,服务滞后,造成比较效益不高,主导产品老化严重,出现了基地大而不强、产品特而不优的现象。     

2.市场流通不畅,销路困难 

旱地蔬菜都是鲜嫩产品,其市场价格多变,供求矛盾转化快,产销价格信息如得不到及时汇总,市场交流缺乏宏观指导,产品就容易积压,销售形成困难。批发零售市场基础设施落后,管理不尽规范,经纪人偏少,有组织的营销网络尚未形成,旱地蔬菜销售缺乏总体的供求信息引导,影响了批量外销。同时菜农不懂得市场预测,有的不讲市场诚信,经常会因市场误导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导致旱地蔬菜生产出现季节性过剩,造成生产资料及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影响了菜农的经济效益。     

3.风险因素众多,难以抗御 

旱地蔬菜种植既面临市场风险,也存在技术、病虫害、自然灾害等诸多风险。如蔬菜种子的质量风险,生产资料的价格风险,蔬菜种植、销售、加工过程中的技术风险,病虫害风险,市场销售风险,如果价格不稳定,风险程度大,菜农将一年受损,三年难以恢复。     

4.龙头企业缺少,带动不强 

一些地区旱地蔬菜产业化尚处于初始阶段,龙头企业缺少,加工企业没有,生产、加工、销售集约化和一体化水平低,不仅没有粗加工企业,就连起码的冷库也没有,更谈不上精、深加工。还有一方面因龙头企业规模偏小,大部分停留于一般购销关系层面,与蔬菜基地和市场联系少,尚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经济共同体,因而带动作用不强,不能适应旱地蔬菜产销形势变化发展的需要。 

5.保障措施缺乏,后劲不足 

旱地蔬菜种植比粮食种植的总投入要高出许多,且存在着自然和市场的风险,如一旦品种选择错误或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危害,其损失也是毁灭性的。加上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没有加工企业,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大,缺乏促进发展的有效机制,致使菜农种菜风险多、保障缺、发展无后劲。



编辑:孙苑琪

审核专家:阳曲县蔬菜办研究员 温变英

[原创]发展旱地蔬菜种植 增加农民致富途径

图文简介

山区往往地势干燥、气候较冷,但利用气候凉爽与丰富的土地资源,种植怕热蔬菜,却是这些地区发展旱地反季节蔬菜的特有优势。近几年,针对不同物候期及各种蔬菜生育特征,发展旱地蔬菜栽培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