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日常管理是提高稚鳖成活率和生长率的关键,包括投饲、水质管理、分级分池饲养及防病等几个方面。

(1)投饲

在温度适宜(30℃左右)的情况下,稚鳖生长快慢和成活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喂的饲料。稚鳖体弱,觅食能力差,营养需求高,对饲料要求严格,应选用新鲜、优质、营养全面、适口性好、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尽量投喂稚鳖专用饲料或仔鳗饲料,也可搭配投喂水蚤、水蚯蚓、黄粉虫、摇蚊幼虫、蝇蛆、小杂鱼虾、动物内脏等一些鲜活饲料。搭配投喂时,先将动物性饲料煮熟、剁碎后用绞肉机绞成肉糜,与人工配合饲料混合均匀,做成饲料饼或用颗粒饲料机制成直径为2毫米的软颗粒饲料。饲料要投在食台接近水面处,严格按照定位、定时、定量、定质的“四定”原则进行投喂,使稚鳖养成定时定点的摄食习性。夏季一般上下午各投喂1次,入秋后温度下降,视水温和摄食情况每天投喂1次。投喂量要相对固定,一般为全池稚鳖总体重的5%~8%,具体要根据摄食情况、天气、水质等情况灵活增减,每次投喂量以稚鳖在1~2小时吃完为佳。吃剩的残饵要及时清理,以免败坏水质。

(2)水质管理

稚鳖喜欢清新、无污染的水域,要特别注意稚鳖池水质变化。稚鳖池一般体积小、密度高,残饵和排泄物较多,水质容易变坏,使稚鳖食欲下降,影响生长,甚至引起中毒死亡。稚鳖池的水质要求是: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pH值7.0~8.0,透明度25~35厘米。可用换水的方法调节水质,每周换水1次,放养密度偏高时可3~4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3。换水水温要与养殖池内水温保持一致。养殖池内种植一些水葫芦、水浮莲、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可为稚鳖提供隐蔽场所,减少稚鳖间的互相撕咬。平时还可在稚鳖池内施加光和细菌、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调节水质,抑制病菌繁殖。定期泼洒生石灰水也能调节水质,每10~15天泼洒1次,泼洒浓度为15~20毫克/升。

水温对稚鳖生长影响很大,在适宜的水温条件下,稚鳖行动活跃,摄食旺盛,生长快,应尽量使水温保持或接近30℃。高温季节若水温超过35℃时,应加深池水,或在水面多放一些水生植物,以降低水温;水温若低于20℃时,可降低池水,以利升温。

(3)及时分级分池培育

由于稚鳖出壳时间的差异,其个体大小不一,而且出壳时间大致相同的稚鳖,饲养一段时间后,个体规格相差也很大。因此,要注意及时分级分池培育,将规格相同的稚鳖养在同一池中,以利于鳖的摄食和生长。分池时,要适当减少饵料投喂量,操作要轻,时间尽量缩短。大小规格分开后,用2%~4%食盐水浸洗消毒10分钟,立即放回鳖池继续培育。

(4)防病措施

稚鳖的病害要以防为主,坚持生态防病与药物预放相结合。生态防病就是改善稚鳖培育池的生态环境、科学投饵、控制放养密度,利用鳖与水生植物之间的互利关系,创造出良好的生态养殖环境;药物预防就是在放养前,对培育池和稚鳖进行药物消毒。

另外,稚鳖培育还要特别注意防止鼠、蛇、鸟等敌害侵袭。

(5)越冬管理

当年出壳的稚鳖,尤其是出壳较晚的稚鳖,生长期短,越冬时体重轻,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少,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若越冬管理做得不好,死亡率较高。因此,在秋末应设法保温,以延长稚鳖的生长期。加强饲喂管理,投喂的饲料脂肪含量可略高些,以利于稚鳖体内脂肪积累,增强体质,安全越冬,还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C,提高抗病能力。

室外自然越冬,要把水位提高至1.2米以上,并保持池塘周围的环境安静。但室外自然越冬的死亡率高达70%~90%,最好在越冬池上搭盖密封良好的塑料保温棚,棚顶和四周搭放一些稻草,棚的两头留通风口,严寒时封严,晴天中午通风半小时左右。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在水温低于15℃时,将稚鳖转入室内越冬池越冬。室内越冬池的池底铺泥沙20厘米左右,每平方米放稚鳖100~150 只,水深0.8米以上,适宜水温4℃~8℃。

越冬期间要严防水温时高时低,以免稚鳖从冬眠中苏醒过来,不利于冬眠。池水可不用更换,如水位降低可适当添加,但注意添加的水要与越冬池内的水温基本一致。在天气变化较大时,要及时采取防冻措施。


编辑:仝美玲


[原创]稚鳖的培育管理包括哪几个方面

图文简介

合理的日常管理是提高稚鳖成活率和生长率的关键,包括投饲、水质管理、分级分池饲养及防病等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