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由一定血清型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及其分泌的毒素引起的一种暴发性、死亡率很高的仔、幼兔肠道传染病。其特征为水样或胶冻样粪便及脱水。是目前养兔业的大敌。

(1)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侵害初生和断奶前后的仔、幼兔,成兔发病率低。大肠杆菌为肠道正常寄生菌,正常情况下不发病,当饲养管理不良(如饲料配方突然变换、饲喂量突然增加、采食大量冷冻饲料和多计饲料、断奶方式不当等),兔群一旦发生本病,常因场地、兔笼的污染而引起大流行,造成仔、幼兔大量死亡。第一胎仔兔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它细菌(如魏氏梭菌、沙门氏杆菌)、轮状病毒、球虫病等也可引起本病的发生。

(2)临床症状。最急性病例未见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急性病例病程很短,一般在1~2天的死亡,很少能康复。亚急性病例一般在7~8天死亡。

病兔体温正常或稍低,精神沉郁,被毛粗乱,脱水,消瘦。腹部膨胀,常常有大量明胶样淡黄色黏液和附着有该黏液的干粪排出,有的肛门周围干净,但用手挤压仅有少量黏液排出。有时带黏液粪球与正常粪球交替排出,随后出现混有黏液的剧烈腹泻、水泻。肛门、后肢、腹部和后肢的被毛沾有黏液和黄色水样稀粪,病兔四肢发冷,磨牙,眼眶下陷,最终衰竭死亡。流行期间有的无明显表现即死亡。成兔发病病程较长。

(3)诊断

①有改变饲料配方、突然增加饲料量、气候骤变等应激史;②初生、断奶前后仔、幼兔多发;③从肛门排出淡黄色至黄色黏胶状物;④有明显的黏液性肠胃炎病变;⑤病原菌及其毒素检测。

(4)防治措施

①减少各种应激因素。饲料配方保持相对恒定,气候多变季节要注意保持舍温的相对恒定,提倡断奶采取“原笼饲养方法”。采取定时定量饲喂方式。

②对经常发生本病的兔场,用本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制成的氢氧化铝甲醛苗进行预防接种,一般20~25日龄的仔兔,每只皮下注射2毫升。

兔群发病后首先控制饲喂量,保持兔舍温暖通风。最好是先从病兔分离出大肠杆菌做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药物有:链霉素肌注,每千克体重20~30毫克,每日2次,连用3~5日;庆大霉素每兔1~2万单位肌注,每日2次肌注,连用3~5天;促菌生口服,每只2毫升(约10亿活菌),每日1次,连用3日。对症治疗时,可在皮下或腹腔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口服生理盐水及收敛药等,以防脱水。

注意事项:注意与泰泽氏病、球虫病、沙门氏菌病、魏氏梭菌病等作鉴别,但本病腹泻的特征是黏胶样肠内容物,这是鉴别要点之一。本病早期治疗效果较好。饲料添加或注射药物,是预防兔群不再发病的主要措施。晚期治疗效果差。



编辑:马宇飞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仁克良

[原创]大肠杆菌病如何诊断和防控?

图文简介

大肠杆菌病是由一定血清型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及其分泌的毒素引起的一种暴发性、死亡率很高的仔、幼兔肠道传染病。其特征为水样或胶冻样粪便及脱水。是目前养兔业的大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