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培育稚幼鳖,当水温降至10~12℃以下时,便潜入底泥沙中不食不动进入冬眠期。冬眠期间稚幼鳖不但会减轻体重,而且死亡率很高,成活率一般只有20%~30%。为提高成活率,可采用塑料采光保温大棚或全封闭加温培育稚幼鳖,然后用室外池塘养殖成鳖。
塑料采光保温大棚养殖不采用任何人工加温设施,而是通过覆盖塑料薄膜,使大棚内的池水与外界空气隔开,通过合理的采光和积温,减少大棚内热量的散发和棚外冷空气的侵入,有助于延长稚、幼鳖的生长期,同时减轻稚、幼鳖越冬期的冻害。据测定,塑料大棚内的水温可比棚外高5℃~8℃。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室外气温为16℃时,棚内气温可升至35℃~38℃,水温可升至28℃左右,到夜间室外气温降至7℃时,棚内气温仍在23℃,水温仍维持在25℃左右。在南方地区,秋末延长和初春提早使稚鳖、幼鳖进入适温生长期,每年可以延长生长期2~3个月,成活率提高到50%以上。
1.大棚结构
塑料采光保温大棚可依照地形,因地制宜建成单坡式或全弧式,以全弧式为好。一般全弧形、中间无柱支撑的大棚宽度为8~15 米,中间有柱支撑的棚宽可达到20米以上,棚高为2.5~3.0米;单坡式的上大棚宽度为6~8米。棚架用镀锌管焊接成圆拱形衍架,在四周的池埂上安装纵向钢筋连接固定。棚面用0.12-0.14毫米厚的聚乙烯塑料薄膜覆盖,冬天时采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内外层间距10~15厘米。大棚下檐四周(留门出除外)塑料薄膜用土严密覆盖以利保温。棚顶需设置一层网眼为15毫米左右的加强网,来防护塑料薄膜。
为了保证大棚在整个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同时又符合经济实用的要求,设计时要对每一个构件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其形状和规格,主要考虑三个因素,即固定载荷(大棚结构的自身重量)、积雪载荷和风压,特别要注意的是棚顶不能积有雨水,设计和建造时必须达到落至棚顶的雨水能沿薄膜顺利流至地面排水沟内。
中午棚内温度达到35℃以上时应将薄膜揭开一角,使温度下降,下午或傍晚盖好薄膜,保持棚内温度。当外界气温下降到5℃以下时,晚上应在塑料薄膜上加铺一层厚草帘子,进行保温;白天太阳亮度较大时,可将草帘收起,增加棚内光照,提高棚内温度。
2.养鳖池
塑料大棚内养鳖池一般设计成并列2排。单个养鳖池规格以长6~8米,宽4~6米,深1~1.2米,面积20~25平方米为宜。养鳖池采用砖砌池墙水泥抹面、土质池底,池壁顶端用砖块彻成“┌”形防逃檐,四周池埂高出地面15~25厘米。排水口应设在养鳖池的边角,位于池底最低处,以便排放污水,同时排水口处还需增设铁丝网防逃。排水控制可用PP管插拔方式来进行,池底与排水沟的落差不得低于30厘米。进水管道设在靠近中间走道的池墙内壁上,并在每个池的角上装个注水阀门。养鳖池内还需设置食台和晒背台,面积占养殖池面积的10%,材料可用石棉瓦。
编辑:仝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