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是养鳖场建造前的重要工作,需要全面考虑场址的环境条件、自然资源、场内各类单元(生产区、生活区等)的合理排布,使其既有利于生产管理,又要环境优美,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完美结合。养鳖场规划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地形、地貌等特征,合理规划场内各类养殖池塘及设施的布局,尽可能使场地结构紧凑、美观、节约土地、工程量小、便于管理。养鳖场的规划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地貌特征

地形是养鳖场规划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地形特点影响建场的规模,并进一步影响养鳖场内生产区、生活区及生产区内各类养殖池和辅助设施所占的面积、排布方式等;加温、供电、进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布局也受到场地地形的影响,其中进排水设施一定要依照养鳖场内的地形特点进行合理设计,做到排灌顺畅、操作简便、节水、节能,尽可能将养鳖池布置在保水能较好、底质为黏土或沙壤上的地段,而且池塘要做好防渗处理;根据场内地形,还应在生产区内规划出一定面积的尾水生物净化区。

2.规划应有利于生产和管理

一个功能完鳖的养鳖场应由养殖生产区、生活区和产品流通区三大部分组成。由于鳖有喜静怕惊的习性,尤其是池塘养殖,极易受到人、畜、车、船等因素的干扰,影响鳖的生活和生长;同时,养鳖又具有动物养殖业的共性,需要重视疾病的防疫工作。养鳖场的规划应便于生产和管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所以,在规划设计养鳖场时应将生产区、生活区和产品流通区进行分区隔离。为此,要根据测量图、地形、地貌特征及面积,确定生产区、生活区和产品流通区的位置和面积。

(1)生产区

生产区是养鳖场最主要的区域,一般占养鳖场总面积的95%,主要由养鳖池、进排水渠道、活饵料生产区及辅助设施组成。

由于中华鳖有相互撕咬和同类残食的习性,因此养殖时必须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规格大小进行分级、分池饲养。养鳖池一般可分为稚鳖池、幼鳖池、成鳖池和亲鳖池。亲鳖池一般建在最安静、远离生活区的位置。幼鳖池、成鳖池与亲鳖池最好能够兼用,以利于不同季节池间的调节使用。

生产区内各类养鳖池的配比并无统一的标准,主要是根据养鳖场的规模、基础设施条件、技术水平和养殖模式等来确定。若养鳖场采用池塘生态养殖模式,稚鳖池、幼鳖池、成鳖池和亲鳖池的面积可按1:3:20:6的比例设计;若养鳖场采用“温室培育鳖种、池塘养殖成鳖”的分段式养殖模式,人工控温温室应建在生活区附近,面积占5%左右。

(2)生活区

生活区包括饲料制作加工场、仓库、孵化室、办公室等设施。考虑到鳖有喜静怕惊的习性,生活区一般不建设在养鳖场的中央处,而应在交通方便的边角处,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鳖生长的影响。

(3)产品流通区

产品流通区主要是销售或购买养殖产品(如商品鳖、鳖卵、稚鳖或幼鳖等)的区域。由于在鳖产品流通活动中存在着疫病传播的风险,因此这个区域应该规划在养鳖场排水渠道的下游出口处,并应建立隔离带,与生产区实行严格的隔离。

3.规划设计应符合生态学原理

由于养鳖排放尾水中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COD)含量较高,直接排放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极易引起周围水域的富营养化,所以在规划养鳖场时应考虑在生产区留出养殖总面积10%~15%的区域,用来对排放尾水进行生物净化,使其达标排收或循环利用。

养鳖场内应适当进行绿化,如池埂、道路两旁等可种植果树、观赏植物等,既美化了环境,又可起到防止水土流失、池塘底泥循环利用、调节场内微气候等作用。


编辑:仝美玲


[原创]中华鳖养鳖场的规划

图文简介

规划是养鳖场建造前的重要工作,需要全面考虑场址的环境条件、自然资源、场内各类单元(生产区、生活区等)的合理排布,使其既有利于生产管理,又要环境优美,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完美结合。养鳖场规划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地形、地貌等特征,合理规划场内各类养殖池塘及设施的布局,尽可能使场地结构紧凑、美观、节约土地、工程量小、便于管理。